剛剛有網友發帖,本以為谷瀟雅已經夠優秀了,萬萬沒有想到,比她更優秀的人出現了。那就是當年被4+4淘汰出局的北大學霸陳如月。
陳如月2000年出生00后,2017年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專業,妥妥的“錢途”無量。可在北大,疫情中急診醫生的身影打動了她,她決心從醫。為了協和4 + 4,她拼命準備,結果面試卻落選。
換別人可能就放棄了,陳如月卻選擇重新高考,以超高分被上海交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錄取。谷瀟雅學醫之路順暢,陳如月卻在大學后才堅定學醫,重新高考,這對醫學的熱愛和執著,太不一般。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據公開信息,陳如月于2017年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畢業后,曾加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沉簡教授的實驗室團隊工作。2023年9月,陳如月決定重新備戰高考,并于2024年6月參加高考。同年7月,陳如月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錄取。
2000年出生的陳如月初、高中就讀于上海市實驗學校,成績優異。2017年,她高考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取,并進入金融學專業就讀。
這個陳如月之所以引發關注,就是因為她在就讀北大期間,看到那些急診醫生沖在一線的光輝形象,被徹底感動。于是,她下定了決心,從此之后,也要當一個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醫生!
她知道協和有個4+4的模式,就開始為此做準備,根據文匯報報道,“大四兩個學期,她奔波在各個教室,選修了生物、物理、化學相關課程;“2021年本科畢業后,她還辦理旁聽手續繼續修課。與此同時,她進入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李沉簡教授的實驗室工作。”
然后,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北大學霸落選了。面試時,直接被淘汰出局!想必其他通過4+4模式考入協和的同學,一定很優秀吧。
面對這樣的情況,一般人可能也就放棄了,但是陳如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她竟然重新參加了高考。
這一次高考,她依舊是成績優秀到爆,以遠超錄取線的分數,輕輕松松就被上海交大醫學院錄取,然后成為了一個臨床醫學八年制本博連讀的正經醫學生。
- 讓人唏噓,當前對于“4+4”醫學博士培養模式,似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這名北大的高材生也要慶幸,當年協和醫院的拒絕。
陳如月在讀完大學之后,意識到自己真正熱愛醫學,于是毅然決然重新參考高考,考入了醫學院。可以說,她對醫學是真正熱愛的,她的執著也是超過常人的。
然而,就是這么優秀的北大孩子,居然被協和拒絕了,呵呵,有點費解。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陳如月此刻想必會長嘆一口氣,真的要暗自慶幸當年協和4+4的拒絕。不然,背著4+4這頂帽子,很難向世人說得清楚,什么才是真實才華。
理性分析,對于“4+4”在某種意義上是創新。既要包容看待,又該謹慎推進、及時調整。只有不斷總結,持續改善,才能真正摸索出一條真正適合醫學發展之路。
但如今輿論關注的焦點,更多的是關乎公平和正義。在推動模式創新的同時,還需守住醫療安全的底線。而不是看子弟的家庭背景入選,充分尊重科學與事實,不要讓患者成為教育實驗的潛在風險承擔者。
當然,如果“4+4”這個模式確實不靠譜,也可以及時關停。不可否認,及時止損,也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醫療圈有評論說得實在:"現在看病像在鑒寶,患者拿著放大鏡找瑕疵。"當每個醫生都要自證不是李鬼,誰還有精力當華佗?這場信任危機,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患者。可謂悲哉!!
希望,未來這一位陳如月,能夠成長為真正優秀的醫生,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陳如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