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4月10日訊(記者 陳美) “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上海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2024年7月,上海三大先導母基金正式發布,這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4月10日,在上海國投先導基金年度會議上,上海國投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如是表示。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三大先導母基金形成了“上海+先導+產業”的融合發展格局,通過首批9只市場化子基金的遴選,以36.5億元母基金出資撬動172億元社會資本,實現4.71倍放大效應,同時進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遴選階段。
截至目前,兩批子基金帶來近200家招引企業,覆蓋從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療的硬科技前沿。
戴敏敏指出,上海三大先導母基金實現了當年籌建、當年設立、當年投決的高效運作模式,確保了各項任務有序推進和落實。對于未來,母基金將進一步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在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把握“戰略性”發展定位,深耕國家核心領域布局。在三大先導產業的關鍵技術領域持續實現突破,推動產業鏈升級,確保我國在這些關鍵領域的自主可控和國際競爭力。
其次,發揮“功能性”引領使命,構建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母基金依托平臺優勢,深化與國資央企、民營外資等各類經濟主體的合作。
最后,突顯“專業性”運營能力,打造頂尖產業投資體系。遴選兼具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職業操守的管理人及運營團隊;加快推進科創產業研究院、科創基礎研究基金會的設立,積極構建高效率協同的發展生態。
作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基金的管理人,上海國投先導總經理溫治也用三個“關鍵詞”,總結了過去一年上海三大先導母基金的成績:一是“強基礎”,鍛造先導產業的“科技底座”;二是“建生態”,激活協同創新的“熱帶雨林”;三是“聚優勢”,定義產業變革的“上海坐標”。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在集成電路領域,先導基金積極投資晶圓廠和IDM廠商,重點布局高端芯片設計、制造及關鍵設備、材料、零部件,同時通過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機制,促進本地材料、設備廠商與晶圓廠緊密協同,提升供應鏈穩定性與自主性。
在生物醫藥領域,母基金通過創新策源夯實醫藥研發優勢,同時聚焦創新藥、創新器械、供應鏈和跨學科交叉,助力上海打造國際化生物醫藥標桿。
在人工智能方面,母基金在AI算力、模型、數據語料側發力,在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能力等方面多點突破,解決資源分布不均、商業化落地進展慢等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