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次碾壓結束,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參建的重慶市藻渡水庫大壩工程成功填筑至50年一遇設計度汛高程340.8米,大壩一期填筑任務圓滿完成,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上午9時,隨著施工指令宣布,數十輛自卸車將滿載的土石料緩緩傾倒在預定填筑區域。挖掘機、推土機、灑水機協同作業,機臂揮舞間,土石料被均勻攤鋪在壩基上。隨著填筑層逐漸加厚,壓路機緊隨其后,按照既定參數對每層土料進行碾壓。經過近3小時連續作業,壩體填筑高度穩步提升到340.8米設計高程。
圖/杜才良
藻渡水庫是國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開發任務以防洪、供水、灌溉為主,兼顧發電。水庫正常蓄水位375米,總庫容2.01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0.50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可將綦江城區防洪標準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同時可向綦江區、萬盛區、江津區、巴南區和南岸區供水約1.79億立方米,解決300多萬人供水問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3.46萬畝。此外,電站裝機容量12兆瓦,年發電量4494萬千瓦時。
為確保工程順利實現這一節點目標,二航局項目團隊以黨建統領工程建設,設立大壩截流突擊隊、大壩填筑突擊隊,深入一線巧解難題;以數字賦能工程高質量建設,針對大壩防滲實施智能灌漿,自動調配漿液參數,實時采集灌漿數據,達到現場及時糾偏;針對大壩填筑層密實度實施智能碾壓,通過智能化信息系統,實現大壩碾壓遍數、行走速度、碾壓強度等各項參數的自動監控與分析,指揮碾壓機開展精準、高效、安全的碾壓作業;針對運料安全實施智能調度,對駕駛員全線監控,時刻分析車輛運行情況,實現危險駕駛預警預報。項目集成智能建造平臺,形成高效協同智慧生態系統,為大壩填筑插上“智慧之翼”。
藻渡水庫是重慶市“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的5座大型水庫之一,也是渝黔合作共商共建重大項目。建成投用后將大幅提升區域防洪能力和水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重慶市水利基礎設施,促進渝南黔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沿線生態環境,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曾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