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將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創新生態環境治理模式,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構建環保信用監管體系,規范環境治理市場,促進環保產業和環境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在今天(10日)開幕的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暨第七屆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表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環保產業為支撐,不斷夯實生態文明建設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李高說,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服務能力全面增強,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PM2.5濃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已連續5年穩定達標,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90.4%,首次超過了90%。長江干流連續5年、黃河干流連續3年全線水質穩定保持二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了45%以上。
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介紹,全國環保產業營收規模近年來保持在2萬億元以上。隨著大氣、水體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逐步解決,環境治理市場新建需求有所收窄,增速趨緩,污染治理市場由“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轉變。同時,環保企業正加速向“雙碳”領域拓展。
李高表示,生態環保產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要錨定“十四五”各項目標任務,持續攻關,充分發揮產業在技術研發、項目實施、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優勢。同時要著眼長遠,為“十五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確保我國在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能持續發力,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現場。資料來源: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李高說,當前,環保產業要強化原始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聚焦多污染物協同治理、碳捕集利用封存、新污染物治理等關鍵領域,努力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信技術,加快數字賦能,培育產業新業態,深化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布局,構建智慧環保產業生態,提升環境監測預警、污染溯源治理的數智化水平。
“當前,我國已進入加速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崩罡弑硎?,環保企業應抓住這一契機,主動服務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推廣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改造。構建資源利用體系,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廢棄物綜合利用,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特征,深化全球環境氣候治理合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李高表示,環保產業要完善多邊對話機制,深度參與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議程,主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推動清潔環境技術裝備“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協同,主動對接國際標準,深化標準互認,加強碳排放核算標準互通。重點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支持發展中國家提升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協同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
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于4月10日至12日在京舉辦,匯集1000余家企業,以及各省(區、市)展團和各國國家展團參展。同期舉辦的第七屆生態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包括主賓省市成果發布及供需對接、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廢循環利用與處置等成果發布,以充分展示生態環保產業踐行“兩山”理念的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新模式、新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