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研學課太有趣了,每打卡一個任務,就像玩游戲通關一樣!”肇慶市第九小學五年級學生潘余菁興奮地向記者分享她的研學體驗。在模擬葉挺獨立團打綁帶戰備任務的環節中,她所在的小組以2分52秒的成績成為最快完成任務的團隊。
學生們學唱紅歌。 記者 陳明紅 攝
這一幕發生在近日葉挺獨立團建團100周年主題研學活動現場,學生們通過情境化任務,親身感受革命歷史的脈搏。
1925年,葉挺獨立團在烽火中誕生,這支被譽為“鐵軍”的革命隊伍,以其“鐵的信念、鐵的意志、鐵的團結、鐵的紀律、鐵的作風”成為黨史上的光輝典范。2025年,這段歷史以全新的方式走進青少年的視野。由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推出的華南地區首個革命舊址情境化教育拓展包——《鐵軍大事記》正式上線,這也是葉挺獨立團建團100周年主題研學項目。該項目通過“展陳+場景+任務”三維驅動,打破傳統紅色教育的單向灌輸模式,讓學生們在自主探索中感悟鐵軍精神。
只見學生們6人為一組,各自拿著“探索包”里的研學手冊和各種工具,化身“小戰士”分赴紀念館各樓層沉浸式學習。在復原戰士宿舍中,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學習模擬戰士們如何打綁帶;在復原政治研究會處,學生們學唱革命歌曲。大家在紀念館中以線索定位展品、解碼歷史信息,并通過跨學科任務深化理解。
借助歷史檔案卡、軍事地圖、手作材料等輔助道具,在近2小時的探索后,潘余菁與同學們一同完成了課程。“我從小就知道葉挺獨立團的故事,但是這次課程讓我感受特別不一樣,沉浸式感受戰士們的艱苦不易,更讓我們更加敬佩革命先烈!”她說。
這樣的效果讓該研學項目負責老師十分滿意,該老師認為,傳統博物館參觀中,孩子的參與度往往不足,而《鐵軍大事記》拓展包就是要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該課程針對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的歷史特色,按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和初中分段設計,通過高度還原的史實任務,讓學生主動挖掘歷史,去找到“鐵軍精神怎么練就的”這一答案。
葉挺獨立團不僅是黨史上的光輝坐標,更是當代青少年錘煉品格、建立歷史縱深思維的鮮活教材。如何真正讓紅色文物活起來,也是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宣教部主任劉芳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為創新研學項目,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紀念館開放共享資源,吸引社會力量,與省內優秀研學教育機構合作,最終量身制作出這一融合場館特色與教育目標的課程包。
“我們希望能開發一批立德啟智、特色鮮明的紀念館研學精品線路和課程,構建紅色研學資源庫,發揮實踐育人作用。”劉芳說。接下來,該館將繼續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資源,創新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學習為中心,通過增強互動性、體驗性,讓革命文物真正成為“大思政課”的生動教材,為全省紅色教育創新提供“肇慶樣本”。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陳明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