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的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高速行駛。因前方施工路段改道,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后雖發出提醒并自動減速,駕駛員隨后也接管進入人駕狀態,但最終車輛仍以約97km/h的時速與隔離帶水泥樁猛烈碰撞,這場慘烈事故致使3人不幸遇難。
這起悲劇猶如一記重錘,將新能源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問題,再度無情地砸向公眾視野中心,引發社會各界對其安全性能的高度關注與深刻反思。
在汽車產業正加速向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的當下,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究竟處于何種水平?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又有著怎樣的差異?
這些問題不僅緊緊揪著消費者的心,更是車企在技術研發、產品迭代時無法回避的關鍵議題,同時也是整個汽車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必須全力攻克的重要關卡。
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碰撞安全性對比
新能源汽車因動力系統的根本性變革,在碰撞安全性的設計理念和考量因素上,與燃油車展現出顯著分野。
從車型分類來看,新能源汽車可大致分為油改電車型以及基于專屬電動平臺打造的車型。油改電車型由于是在原有燃油車底盤架構上進行電池換裝,這一“嫁接”過程在空間布局、續航里程以及質量分配等方面往往會遭遇諸多挑戰,進而對其碰撞安全性產生負面影響,整體安全性表現相對欠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于電動平臺打造的新能源車型,在材料選用和結構設計方面具備明顯優勢。眾多新能源汽車廠商在關鍵部位不惜成本地采用高強度鋼材甚至輕質且高強度的鋁合金材質,以此大幅提升車輛在碰撞時的抗撞擊能力。
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發布的測試結果為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支撐。以問界M9為例,這款新能源車型在車內乘員安全測試中表現出色,在乘員側25%偏置碰撞以及側面碰撞測試項目中成功實現“零缺陷”,車頂強度與座椅/頭枕工況同樣斬獲優秀評級,全方位彰顯了新能源車型在結構安全性層面的卓越進步。
盡管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在標準碰撞試驗工況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但新能源汽車因其搭載的高能量密度電池,使得電池防護成為碰撞安全性考量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一旦在碰撞中遭受損傷,不僅極有可能致使車輛喪失正常運行能力,更會引發起火、爆炸等嚴重威脅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安全隱患。
為了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新能源汽車行業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大量非標準碰撞試驗,例如模擬車輛底部受到尖銳物體撞擊時電池的安全性能表現等極端工況。
以行業領軍者特斯拉為例,其車型創新性地將電池組布置在車輛底部,通過巧妙的設計使電池組與車身結構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堅固且穩定的“底盤”結構。
這一舉措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車輛的整體剛性,增強了車輛在碰撞時的抗變形能力,同時也顯著降低了電池在碰撞過程中受到直接沖擊和損傷的風險。
自燃安全性: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較量
在過去,燃油車自燃事故較為常見,電路老化短路、油路泄漏以及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等是引發燃油車自燃的主要原因。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以往燃油車的自燃概率相對處于較高水平,大約每10萬輛燃油車中,就有10-20輛可能會不幸遭遇自燃事故。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通過定期對車輛進行全面保養維護、嚴格規范駕駛操作流程以及盡量避免車輛長時間處于高溫暴曬等極端環境等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燃油車的自燃風險,為車主的行車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反觀新能源汽車,其自燃成因則呈現出更為復雜多元的態勢。一方面,電池組外部電路若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受到外力撞擊、頻繁磨損等因素影響導致線路破損,極有可能引發短路故障,進而成為自燃事故的導火索;另一方面,電池內部熱管理系統一旦出現失效情況,當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產生過多熱量且無法及時有效地散發出去時,就會引發電池熱失控現象,最終導致車輛自燃。
盡管從整體統計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的自燃概率略低于燃油車,然而,新能源汽車一旦起火,其火勢蔓延速度之快、滅火難度之大,往往會造成比燃油車自燃更為嚴重的災難性后果。
新能源汽車起火后,電池內部會持續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源源不斷地釋放出大量能量,使得火焰溫度飆升至極高水平,普通的滅火器在如此猛烈的火勢面前往往顯得力不從心,難以發揮有效滅火作用,而且新能源汽車起火后的復燃概率也相當高,給滅火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為了從根本上提升自燃安全性,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可謂不遺余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
例如,在電池單體層面,采用具有卓越耐高溫性能的陶瓷材質隔膜、能夠及時釋放內部壓力的防爆閥以及關鍵時刻可迅速切斷電流的CID(電流中斷裝置)等先進技術,確保在電池出現異常狀況時能夠及時、精準地切斷電流通路,有效防止熱失控現象的發生與蔓延。
實際上,坊間關于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誰更安全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例如,大多數網友可能主觀認為,電動車更容易自燃起火。不過,央視網的一則報道,卻讓這種質疑顯得沒有根據。
據報道,按照近三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火災數量,統計計算后發現,新能源汽車的火災發生率從2021年的萬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萬分之0.96。對比之下,燃油車的起火率則在萬分之1.5左右。這也意味著,當前新能源汽車的起火率,實際上低于燃油車。
圖源L:央視網(朝聞天下)
這則報道,也選取了世界上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最高的國家挪威,證明了燃油車的相對安全性。數據顯示,該國汽油和柴油汽車的火災發生率是新能源汽車的四到五倍。
對此,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稱:“電動汽車著火的事故率應該是小于油車的,這個是有統計的,但是我們對于電動汽車出了事故時的處理方式,不像油車那么有經驗。”
因此,也有一種觀點認為,盡管新能源汽車起火概率并沒有比燃油車更高,但是電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難撲滅,復燃率較高,加上小米等品牌的新車型更受關注,所以新能源汽車起火似乎更受關注。
為此,也有人認為,新能源起火更受關注,或許是新能源汽車品牌被流量反噬的結果,或者因此帶來的幸存者偏差效應,是一種錯覺。
電池包和高壓系統管理的安全考量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和高壓系統管理堪稱保障車輛安全穩定運行的核心與關鍵環節。一旦管理不善,極易引發自燃、漏電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
以全新元EV為例,該車在電池包和高壓系統管理方面深度融合了多種先進技術,構建起一套嚴密的安全防護體系。在電池包內部,精心設置了正極和負極接觸器,這兩個關鍵部件猶如忠誠的衛士,在車輛遭遇碰撞或電池出現異常狀況時,能夠在瞬間迅速切斷電池電流對外輸出,從源頭上杜絕了因短路而引發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同時,通過對接觸器進行定期且嚴格的燒結檢測,實時掌握接觸器的工作狀態,確保其始終處于可控、可靠的工作狀態,進一步為電池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筑牢根基。
在高壓系統防護方面,新能源汽車充分借助軟件系統的強大助力,實現了智能化、精細化的安全防護。
例如,普遍配備的碰撞斷高壓技術,能夠在車輛發生碰撞的瞬間,以毫秒級的響應速度迅速切斷高壓電路,避免高壓電在車輛碰撞變形過程中對車內人員造成致命傷害;主被動放電技術則是在車輛進行維修保養或出現故障時,能夠將高壓系統中殘留的電量以安全、可控的方式進行釋放,為維修人員的人身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相比之下,燃油車由于不存在高壓系統,其電路系統的電壓相對較低,因此在漏電風險方面相較于新能源汽車具有明顯優勢。然而,燃油車的油路系統同樣需要車主精心維護與保養,一旦油路系統出現泄漏問題,在遇到明火或高溫環境時,就如同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極易引發熊熊大火,對車輛和人員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自動駕駛技術可靠嗎?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從科幻走進現實,為人們描繪出一幅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藍圖。然而,小米SU7此次在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下發生的嚴重事故,無疑給這一新興技術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層陰影,也讓公眾對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能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從技術原理來看,自動駕駛汽車主要依靠傳感器、攝像頭、雷達以及復雜的算法來感知周圍環境,并做出相應的駕駛決策。在理想情況下,這些先進的技術能夠實現高精度的環境識別和快速的反應決策,從而有效降低人為駕駛失誤導致的交通事故風險。
例如,一些高端自動駕駛汽車配備的激光雷達,能夠實時構建車輛周圍環境的三維模型,為車輛提供精確的距離信息,幫助車輛提前預判潛在危險并做出合理的避讓動作。
然而,現實的交通環境極其復雜多變,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這對自動駕駛技術提出了巨大挑戰。在復雜天氣條件下,如暴雨、大霧、暴雪等,傳感器和攝像頭的性能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其對周圍環境的感知精度大幅下降,甚至出現誤判。
此外,道路上的交通標識不清晰、施工路段的臨時狀況以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不規范行為等,都可能使自動駕駛系統陷入“困惑”,無法做出準確、合理的決策。
從事故數據來看,雖然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保有量相對較低,相關事故統計樣本有限,但已發生的一些事故案例足以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例如,此前特斯拉也曾多次發生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開啟狀態下的碰撞事故,部分事故導致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些事故表明,盡管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斷進步,但距離實現完全可靠、安全的無人駕駛目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際上,為了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行業內正在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優化傳感器性能、改進算法模型,以及相關部門加快制定和完善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法規和標準,明確自動駕駛系統的安全要求、測試規范以及事故責任認定等關鍵問題等。
結論
綜合來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與燃油車在安全性方面各有特點,同時也各自面臨著獨特的挑戰。新能源汽車在電池防護技術創新、智能化主動安全配置應用等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但在自燃風險防控、事故后復雜安全問題處理等方面仍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完善技術解決方案。
雖然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誰更安全的問題,消費者認知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燃油車已是大勢所趨。但愿隨著行業逐漸走向成熟,汽車自燃而導致車毀人亡的悲劇,不會再重演。
作者:尼古
編輯:尼克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或受訪人提供的信息撰寫,但財狗商業評論及文章作者不保證該文章提及或者展示關聯等信息資料的完整性、準確性。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