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民企巨頭,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恒大,畢竟這幾年恒大的債務危機鬧得沸沸揚揚,欠了2萬多億,樓盤停工,老板許家印也被查了。
但今天要講的這家企業,比恒大的處境還要慘烈,它就是海航集團。曾經是中國民企的第二把交椅,2017年總資產超過1.2萬億,風頭甚至蓋過了華為。
可短短幾年時間,海航就轟然倒塌,背了7500億的債,創始人陳峰還進了局子。
海航的崛起:從海南起飛的野心
海航的故事,得從1993年說起。那年,陳峰和王健在海南搞了個公司,叫海南航空,啟動資金是海南省政府給的1000萬。
陳峰是個有背景的人,以前在政府部門干過,對航空政策門兒清;王健則是生意場上的老手,玩資本很有一套。兩人搭檔,目標明確:要把海航干成大事。
剛起步時,海航條件很艱苦,辦公室簡陋,員工也沒幾個。但陳峰和王健不甘心小打小鬧,他們到處跑關系,拉投資,硬是從銀行借到第一桶金,租了幾架舊飛機。
1995年,海航開通了第一條航線,從海口飛北京。之后幾年,海航發展很快,到1999年,已經有了32架飛機,總資產66億,在海南那是響當當的名號。
1999年,國際資本大佬索羅斯看上了海航,投了2500萬美元。這筆錢成了海航的助推器,陳峰和王健開始放大招。
他們拿手里的飛機去銀行抵押,換來貸款,再用貸款買新飛機,然后繼續抵押,資金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機隊規模翻倍,航線從國內鋪到了東南亞,海航的名氣也越來越響。
到了2009年,海航不滿足于只做航空,開始大跨步擴張。他們把手伸進了保險、證券、地產等12個行業,業務版圖鋪得滿滿當當。
在保險領域,海航搞了些新產品,吸引了不少客戶;在證券市場,他們積極布局,投了不少大項目;在地產上,也開發了好幾個商業綜合體和高端樓盤。
2016年,海航徹底放飛自我,豪擲450億美元,約合3100億人民幣,在海外大肆收購,買下了希爾頓酒店的股份,還入了德意志銀行的股,甚至連瑞士的空港公司都收了。
到2017年,海航的總資產突破1.2萬億,營收6183億,直接超過華為,成了中國民企的老大。
那時候的海航,牛氣沖天。陳峰和王健的名字在商界如雷貫耳,??诳偛看髽翘焯鞜艋鹜?,員工個個干勁十足。海航成了民企的標桿,誰看了都得豎大拇指。
衰落的開始:短債長投的致命一招
海航風光的時候,誰也沒想到它背后藏著多大的隱患。2015年,海航的管理層做了一個決定,徹底改變了它的命運——開始玩“短債長投”。
啥意思呢?就是用短期貸款去干長期投資。他們把飛機、地產這些資產拿去抵押,從銀行弄來大筆授信,賬面資產一下子膨脹到1.2萬億,成了民企第二。
這招看著牛,其實風險大得嚇人。短期貸款到期得還,可海航把錢都投到海外收購上了,那些項目沒個十年八年根本回不了本。資金鏈脆弱得像根細線,稍微一扯就斷。
2016到2017年,海航在海外花了450億美元,買了一堆資產,像希爾頓酒店、德意志銀行的股份,都是大手筆。但這些投資短期內根本賺不回錢,現金流越來越吃緊。
2017年,風向變了。銀保監會覺得海航這種玩法太危險,開始嚴查海外投資的授信渠道。銀行一看監管收緊,立馬不給海航貸款了,債券也發不出去。海航的資金鏈一下子崩了。
當時賬上現金只有400億,可到期要還的債有上千億,缺口大得沒法看。更夸張的是,每天光利息就得花10萬塊,一分鐘都停不下來。海航的財務徹底亂了套,銀行催款電話沒完沒了,法院傳票滿天飛。
債務危機與加劇:海外收購的坑
海航的海外收購,是它衰落的導火索。2016到2017年這兩年,海航在國際市場上跟瘋了一樣掃貨。
450億美元砸下去,買了希爾頓酒店25%的股份,成了最大股東;拿下德意志銀行9.9%的股權;還收了瑞士空港公司、愛爾蘭的飛機租賃公司等等。
這些收購讓海航的業務版圖看起來很牛,但也把債務堆成了山。
這些錢哪來的?大部分是短期貸款和債券。2017年,海航的短期債務有2000多億,長期債務3000多億,債務結構亂七八糟。
海外投資回報慢,海航的現金流根本扛不住。銀保監會一出手,斷了融資渠道,海航的流動性危機就炸了。每天10萬塊的利息壓得喘不過氣,賬面上的錢越來越少。
2018年,海航撐不住了,開始賣資產回血。先是49億把香港快運航空賣給了國泰航空,這價格低得離譜,遠遠不如它原來的價值。
后來又把希爾頓的股份折價甩出去。可就算這么賣,也填不上7500億的窟窿。銀行追債追得緊,海航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
2020年,疫情來了,航空業直接被打趴下。海航的主業收入砍了一半,飛機停飛,機場冷清得像鬼城。那年一季度,海航虧了336億,平均每天虧3.7億。
沒辦法,他們只能繼續賣資產。香港快運航空49億賤賣,希爾頓股權也低價出手,可還是堵不上7500億的債。
2021年1月,海航撐不住了,正式申請破產重組。法院接手后,資產和業務被拆開重組,好幾家子公司也跟著破產。這事兒成了中國民企史上最大的破產案,海航的輝煌徹底成了過去。
內斗與管理混亂:自己人打自己人
海航的問題,不光是錢的事兒,內部也亂得一塌糊涂。陳峰和王健這對老搭檔,早就不一條心了。
陳峰想把重心放回航空,覺得這是海航的根本,得穩扎穩打;王健不干,他一心要搞全球化,建個跨行業的大帝國。兩人理念不一樣,慢慢就成了權力斗爭。
王健在公司里人脈廣,漸漸把高管層抓在手里,把陳峰架空了。公司決策全跟著王健走,大把錢投到海外,航空主業反倒被晾在一邊。
2018年7月,王健在法國考察時出事了,他在懸崖邊拍照,一不小心摔下去,當場沒了。這事兒在海航炸開了鍋,陳峰趁機殺回來,立馬接管公司,把王健的人馬清了個遍。
陳峰回來后,管理更亂了。他把兒子陳曉峰扶上CEO的位子,這小子沒啥經驗,上來就瞎搞。陳曉峰拿公司1.2億買了洛杉磯的豪宅,還買了3輛定制法拉利,3000萬的名畫也拿去抵押套現,錢全花在自己身上。
公司高管看他這樣,也跟著失了底線。他們搞了個PPT融資的把戲,拿假項目騙銀行貸款,錢到手就裝自己兜里。還有300億的海外資產,被他們通過離岸公司偷偷轉走了,坑了公司和股東一把。
創始人被抓與后續發展:方威接盤的算盤
2021年9月,陳峰因為涉嫌犯罪被抓了。這老兄當年多風光,現在多落魄,海航也徹底沒了主心骨。之后,方威站出來,拿410億接了盤。
聽著挺多,但細一看,380億是買股權,其實是接了海航的債;30億清債,連0.4%都不到。另外3000億的債轉給銀行,451億的債拖10年,前5年只還20%,這操作真是高。
方威接手后,先發9000萬紅包,人均不到2000塊,就是走個過場。
后來他開始裁員,2395人被砍掉,技術骨干走了30%。為了省錢,空姐制服預算減半,航班不供熱食,飛行員時薪降40%,弄得飛行員罷工了好幾次。
2022年,海航每天虧7900萬,12家子公司現金流全是負的。三亞免稅城股權70%折價賣了,波音787也按貨機價出手。
員工日子也不好過,2.3萬起勞動仲裁打不完,飛行員執照被銀行扣著,725億欠款沒處追。方威這套路,很多人說是“合法收割”,拿破產程序把好資產弄走,海航算是徹底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