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奇怪了!
一天天地賺這么多錢,結果年終一算怎么還虧了呢?
2025年4月29日,深圳地鐵集團一紙公告震動資本市場:2024年合并虧損高達334.61億元,相當于其2023年末凈資產的10.46%。這個數字不僅創下中國地鐵行業歷史紀錄,更引來了無數人的質疑:能虧這么多?你都干嘛了啊!
換句話說,每天運送超過803萬人次的深圳地鐵,竟虧掉了相當于深圳全年地鐵票務收入的7倍的錢。
這就有點不對勁了吧?
面對質疑,深圳地鐵集團很快就回應了
“主要是由于其聯營企業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科股份”)2024年度業績虧損,導致深鐵集團對萬科股份的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投資虧損”
萬科虧損導致深鐵集團跟著虧損?這是為什么?
深圳地鐵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持股27.18%),因萬科2024年凈虧損494.78億元,被迫計提兩項損失:按股權比例確認投資虧損134億元,以及長期股權投資減值200.59億元。
也就是說,萬科的這兩項合計占深圳地鐵總虧損的99.8%,相當于每天要為萬科“填坑”9167萬元。
是不是還有點懵?先別急。
要理解其中的緣由,恐怕還得從多年前的“聯姻”說起
2017年深圳地鐵豪擲663億元從寶能、華潤手中接過萬科股權時,曾創下“地鐵反哺地產”的佳話:2019年單年投資收益112億元,2022年分紅31.65億元,當時確實很是風光。
但誰也沒想到,房地產行業居然這么快就進入了寒冬,所以深鐵和萬科的這種深度綁定就變成了相互束縛的“生死枷鎖”——萬科股價從入股時的22元/股暴跌至7元/股,深圳地鐵持股市值蒸發252億元,即便累計獲得201億元分紅,仍凈虧損377億元。
哎,笑不出來了。
但更令人揪心的是——深圳地鐵的困境遠不止于萬科。
萬科一倒,那深鐵引以為傲的“軌道+物業”神話就算是徹底破滅了。
曾幾何時,深鐵集團獨創的“軌道+物業”模式,可算得上是中國地鐵行業效仿的標桿,因為這個模式可以通過開發地鐵上蓋物業(如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完美反哺軌道交通建設。要是房地產行業依然健碩的話這個組合是十分強大的,比如2021年該業務毛利率就高達69.67%,貢獻了超50%的收入,大佬們做夢都能笑醒。
但自從地產寒冬來臨之后,2024年房地產被迫進行深度調整,所以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的收入就暴跌46.23%,由2023年的147.23億元降至2024年的79.17億元,毛利率腰斬至34.98%,但可怕是的成本卻激增6.5倍不止。
更嚴峻的是地鐵運營的天然短板。
雖然深圳地鐵有著全國數一數二的客流量,而且2024年上半年客流量就創下了歷史新高(日均803萬人次),但讓人失望的是,它的票務收入是47.79億元,算下來也僅僅能覆蓋60.03億元運營成本的79.6%。
怎么算都還是虧。
對于地鐵這種每公里建設成本3-5億元、年運營費用超200億元的行業特性,注定單純依靠票務收入是難以為繼的。
不過問題也不大,畢竟深鐵集團自己都發話了
——“上述事項對公司生產經營及現金流未產生實質影響”
再怎么虧損,深圳地鐵畢竟也是個民生工程,深鐵集團的資信歷史又很不錯,深圳國資委不可能放任其繼續沒落下去的,這點從深圳地鐵董事長辛杰接任萬科董事會主席上就能窺見一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