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霖郁
設計/ 琚 佳
中美雙方生效不到48小時的關稅帶來的痛感尚未顯露。
一方面是因為,2024年底到2025年初,美方拼命囤貨,中方拼命加班供貨,囤積的量至少目前仍能維持雙方的正常營收;另一方面,中美雙方的對等關稅不斷升級,導致很多交易暫停,尚未進入結算期,大家都在觀望。
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關稅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利潤下滑、中美雙方制造業回流引發新一輪的勞動力大調整、價格戰以及后續一系列的影響還遠沒有拉開大幕。
“政策還沒有傳導到我這兒,可能5月、6月就會感受到,兩個月后,我的壓力會很大。”一位已從墨西哥市場撤出、同時在泰國建廠的鋁合金材料生產商告訴汽車商業評論。
“全球供應鏈的邏輯會發生變化,無論是采購方或供貨方,接下來有可能6個月內做切換”,一位仍在墨西哥從事零部件生產的中國供應商說。
先梳理一下這幾天的關稅戰時間線。
4月3日(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Donald J. Trump)宣布對全球貿易伙伴加征關稅,其中對華加征34%;4月4日,國家財政部宣布反制,對美進口商品同等加征34%的關稅;4月8日,特朗普要求中國政府取消34%關稅,否則將對華關稅提升至84%;同一日,財政部回應,再度宣布對美產品關稅提升至84%;4月10日,特朗普將對華關稅再度提升,至125%,同時宣布對沒有反制的國家暫停對等關稅90天。目前財政部暫無回應。4月10日,歐盟宣布暫停反制美國的25%關稅,同樣持續90天。
加上特朗普上任初期先后兩次加的10%關稅,目前,美國對華新增進口關稅達到了145%。
雙方關稅均已生效,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提出的新增125%關稅尚未出現在白宮官網的總統令里,不知后續還會出現何種變數。
“其實關稅加到80%已沒有意義了,因為這已超過制造成本,企業沒有利潤,這件事就不成立了。哪怕你說加到300%或更高,只是數字而已,不會產生交易。目前雙方都是強勢在逼對方回到談判桌前,各自需要找臺階下,但問題是臺階在哪里?”一位長期研究中美關系的專家告訴汽車商業評論。
“特朗普同樣面臨很大壓力,因為兩年后,美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有中期選舉。如果關稅導致美國民眾生活滿意度越來越差,這對他及其所在的共和黨是非常不利的”,專家說。
他同時認為,特朗普想要讓制造業回流美國,這件事本身不現實。
他說:“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美國人口少,和中國相比,沒有優勢;第二中國人的民族性所具有的韌性以及吃苦能力,是美國人所不具有的,中國制造業正是靠中國人的這種韌性以及忍耐力拼出來的。另外,加上中國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這在美國也很難辦到。為什么特朗普相信制造業能回流到美國?因為他本人的知識結構和認知不完整,加上個性自負,他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難度。”
除了新增關稅,還有其他稅
整體來說,汽車行業受此次關稅影響不大,因為出口規模不到200億美元。其中,受影響的主要還是零部件廠商。
汽車產業相關產品出口至美國,除了特朗普新生效的145%關稅,其實還受其他關稅政策影響,其中主要包括《1962年貿易擴展法》232條(下稱“232條款”)和《1974年貿易法》301條(下稱“301條款”),相關產品還要再分別征收超過25%的稅率。比如此前根據301條款加征100%關稅的電動車,現在稅率已增至247.5%(基礎稅率2.5%,301條款100%,芬太尼相關20%,對等關稅125%)。
目前影響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關稅條款有很多,包括基礎關稅(稅率0%~10%);301條款關稅(稅率25%~100%);232條款關稅(稅率25%),2025年2月和3月兩次以芬太尼管控不力為借口加征的關稅,合計稅率為20%,以及此次加征的對等關稅125%。這些關稅種類有的需要疊加,有的征收A就不用征收B,關稅組合異常復雜。
具體到汽車產業鏈、動力電池、儲能相關商品,稅率計算比較復雜:汽車零部件因受232條款影響,可豁免對等關稅,綜合稅率算下來為232條款的25%、301條款的25%、芬太尼相關加征20%,三者相加,綜合稅率70%。
動力電池無法享受豁免,基礎關稅為3.4%、芬太尼加征20%、301條款為25%以及對等關稅125%疊加下,稅率攀升至173.4%。儲能電池目前暫時部分豁免301條款關稅,301條款稅率7.5%,2026年后將提至25%,當前儲能電池關稅稅率114.9%,2026年后和動力電池一樣。
具體到動力電池,更為復雜,已安裝在整車內的電池,含在整車中報關,稅率為247.5%(基礎稅率2.5%,301條款100%,芬太尼相關20%,對等關稅125%)。單獨出口的動力電池,則按照173.4%的稅率征收。但如果是以汽車維修零件的名義報關,是否可以適用汽車零部件70%的低稅率?根據現在公開的文件,存在這種彈性空間,但電池并沒有包含在對等關稅行政令附錄二的豁免商品正式清單中,尚需進一步觀察。
目前,據汽車商業評論了解,對于最新生效的關稅,很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都感到復雜和困難。
回不去了,將形成四大區域
特朗普第二次加增關稅至84%的當天,汽車商業評論采訪了一位創業超過20年、從事整車密封條等相關業務的創業者。他在墨西哥設立工廠,以下是他本人自述的觀察以及觀點。
我們目前業務還行,和去年差不多。這次對華關稅,因為《美墨加協定》的豁免,我們在墨西哥因禍得福拿到了以前拿不到的大廠訂單。
未來并不樂觀,關稅現在到了104%(采訪時尚未達到145%),意味著中美雙方的貿易基本結束了。全球供應鏈的邏輯,6個月以內購買方或供貨方都要做切換,雙方回流是肯定的,這將導致國內供應鏈產能越來越高。
我們回不到以前的全球化了,未來或許會引發全球蕭條,中美都一樣,結果就是重構,但重構里面會有機會。
全球化產業鏈將形成各區域的,形成四家:歐盟、日韓、美國和中國,日韓體量還是挺大的,也或許會形成北美自貿區和其他區域兩各部分。區域化也正常。
這一輪關稅下來,肯定是把墨西哥加拿大保護起來了,對于美國形成北美自貿區是有利的。
對美國自己的主機廠來說,損失最大的是通用,它在墨西哥的產能最高,然后是Stellatis,最后是福特。但它們問題不大,在美國本土加大產能就可以了。
其他國際車企,他們在美國都有工廠,短期內可能比較痛,但花個兩年三年時間,把美國的工廠的產能做大,然后把墨西哥的產能工廠相對減少就可以了,或者說一定程度上甚至都不用減少墨西哥的工廠,把它的產品賣到南美也可以。
所以事實上,對于有能力完成全球布局的老牌百年汽車工廠,在這一輪關稅戰中都不算受害者。
他們在美國本來就有工廠,把它擴大就好了。但對于新勢力而言,以中國為代表的,這一輪關稅對他們的影響很大。
美國希望制造業回流,他們回流的人有利益,中國供貨商如果都回到中國來,大概率回到紅海里面,整個的概念完全不一樣,這將引發國內更深的價格戰。
美國目前這一輪的做法就是聯合幾乎所有國家遏制中國。
只要有利潤,就可以做
4月9日,汽車商業評論采訪了一位從事鋁合金材料業務的創業者。這家公司80%的業務都服務于整車企業或一級供應商。
這位創業者從2024年5月開始建墨西哥工廠,原計劃于2025年5月投廠,但目前該項目已經終止。他原本想隨特斯拉進入墨西哥做配套,但隨著馬斯克(Elon Musk)暫停墨西哥工廠建設,他也退出墨西哥。
以下是他本人自述的觀察以及觀點。
在墨西哥的投資大概率是拿不回來了,大概有幾百億元。2025年,我在泰國買了地,剛開始建廠。
泰國我還是會繼續干,不是因為特朗普,我覺得這是出海必須要做的。你的產品有競爭力、技術是先進的,管理是先進的,你的政策、組織是能適應當地文化的。作為國際化企業,這是必須要走的路。
目前泰國工廠的客戶主要在歐洲,泰國關稅即便高現在也比中國低了。
我覺得關稅再高也沒關系,不管特朗普給哪個國家加稅,就是不要一直變。我不從泰國走,可以從其他地方走,這個沒關系,但需要有一個穩定的預期,我們就可以采取行動。
我們會用各種辦法來消化關稅,在賣到美國終端用戶之前,輾轉各種途徑,只要到美國有利潤,我就可以干。從泰國、巴基斯坦走都沒關系,只要綜合成本有競爭力,就沒問題。
目前還不太受影響,政策還沒有傳導到我這兒,可能5月和6月會傳導到我這里,兩個月時間,到時我的壓力會很大。
已經和客戶談了,但具體還沒有落地。特朗普的關稅來的時間比較短,大家現在都比較彷徨,還沒有最終落地方案。
和客戶談的時候,我很明確,能做我就做,不能做,祝你兄弟發達。增加的關稅讓他們擔了,他們很焦慮,說能不能降一半,我說我們先做一兩個月,哪怕這一兩個月你們先承擔,然后看形勢明朗后,看同行的情況,我們再承擔回來也沒事,反正先做了再說。
他們沒同意我的這一提議,說再想一想。他們非常焦慮。
泰國那邊成本,整體成本綜合比國內低三分之一。我的主力業務仍然在國內,20%-30%在國外,所以也無所謂了,客觀看待。
大環境是這樣的,周期有好有壞,本身是逆全球,你要硬搞,就會壓力很大。我覺得與其讓我扛著,不如把預期放低一點。
首先不要有高增長預期,不躺平你也不是完全躺平,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在產品價值上,從供應鏈端、工藝端,看你有沒有價值。最核心還是看你有沒有競爭力,是不是能提供價值。
在價值、供應鏈、創新上給團隊一些新的激勵,用價格反推你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
我前年開始布局出海,但特朗普上臺太捉摸不定了,我駕馭不了。我想我出海不去,最多錯失機會,但如果我去,可能連本金也沒了,那我寧愿緩一緩。
我覺得也沒事,這種情況下,活下去很重要。
外部環境對一個零部件企業能直接影響嗎?你也影響不了特朗普,反過來講,對你的業務有影響嗎?核心在于你的產品。有沒有競爭力,有沒有價值。
你兩耳不聞窗外事,圍繞客戶,以客戶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做一些創新和服務,做一些商業模式,提升生產效率或產品創新,可能更純粹一些。考慮太多,沒用。
我讀了很多商學院,我經常問這些問題,未來是什么趨勢,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影響?但核心還是把握當下最直接的終端客戶,他們怎么想就OK了。
宏觀環境有影響嗎?有影響,但你左右不了。你只能適應宏觀環境。最核心是直接或間接的終端客戶,你能不能滿足他們,盡量滿足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