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24歲程序員立"賽博遺囑"引熱議:虛擬財產如何傳承?
一、24歲小伙的"數字遺產"清單
據瀟湘晨報4月11日上午08:31報道:
2024年12月,杭州24歲程序員小楊在中華遺囑庫完成一份特殊遺囑:
將估值12萬元的《原神》全角色賬號、比特幣私鑰、50萬粉B站賬號等虛擬財產,指定同為游戲玩家的表弟繼承。
這份"00后遺囑"登上熱搜,引發如何繼承的話題超10億次閱讀,讓公眾首次意識到:游戲賬號、社交賬號等數字資產也需要"安排后事"。
二、如何虛擬財產繼承?
法律、平臺與現實的三重挑戰:
1. 法律層面:從數據到財產的身份確認
- 《民法典》破冰:2021年實施的《民法典》第127條首次承認虛擬財產法律地位,司法實踐中逐步認可其財產屬性與人格屬性的雙重價值。
- 典型判例:2024年8月,上海法院判決支持逝者將《逆水寒》賬號留給好友,認定虛擬財產可作為遺產繼承。
2. 平臺規則:繼承路上的"隱形門檻"
不同平臺對虛擬財產繼承態度差異顯著:
- 微信/QQ:賬號不可繼承,可申請下載非隱私數據(如朋友圈相冊),需提供死亡證明等材料
- /B站:可申請"紀念賬號",經審核后轉為只讀狀態(僅展示,不可運營)
- Steam/暴雪:明確拒絕賬號繼承,稱賬號為用戶授權而非財產,需通過司法程序強制轉移
3. Z世代遺囑潮:從"忌諱"到"未雨綢繆"
中華遺囑庫數據顯示,2024年18-30歲立遺囑人數顯著增長,其中涉及虛擬財產條款的占比提升。
年輕人三大核心訴求為:
① 游戲資產傳承(如《王者榮耀》全英雄賬號)
② 社交賬號處置(保留"數字紀念冊")
③ 加密貨幣規劃(明確私鑰備份與繼承條件)
三、Z世代如何規劃"數字遺產"?
1. 三步建立"賽博遺產清單"
Step 1:資產盤點
用表格記錄賬號(平臺/ID/價值)、密碼管理工具權限、加密貨幣私鑰存放位置(建議離線備份至金屬硬盤)。
Step 2:分類處置
- 經濟類資產(游戲裝備、數字藏品):明確繼承人及分配比例,細化到具體平臺ID
- 情感類賬號(微博、朋友圈):可設定"紀念期"(如保留3年后注銷),或申請平臺"紀念賬號"服務
- 隱私數據:注明是否允許繼承人查閱(如聊天記錄可設置關鍵詞過濾)
Step 3:法律合規
選擇打印遺囑并錄像(需2名無利害關系見證人),同步至中華遺囑庫進行區塊鏈存證,確保法律效力。
2. 避開三大繼承雷區
? 避免模糊表述:"所有游戲賬號歸XX繼承"需細化為具體平臺及賬號ID
? 慎直接移交社交賬號:參考B站"紀念賬號"模式,由平臺定期推送數據快照,保障隱私安全
? 重視代際溝通:建議附《遺產說明信》解釋虛擬財產價值
四、當數字生命需要"后事交代"
小楊的遺囑折射出Z世代對"數字永生"的思考:
游戲角色、社交動態、代碼作品構成的"第二人生",需要體面的告別儀式。
目前超70%平臺未明確繼承規則,專家建議:
- ① 建立"數字遺產管家"第三方托管機制
- ② 推動平臺開放"遺囑對接接口",簡化繼承流程
- ③ 年輕人定期更新遺囑,適應虛擬資產動態變化
五、結束語
晴姐姐淺談:
00后的超前規劃,讓我突然意識到:
當我們談論留給孩子的“數字遺產”,或許不是糾結于“千粉情感賬號算不算資產”,而是該思考——比起留下一個承載生活碎片的賬號,是否更該教會他們在數字世界建立價值的能力?
比如:用運營經驗幫孩子理解“內容創作邏輯”,用社交賬號的互動軌跡傳遞“連接與表達的意義”。這份關于“數字傳承”的思考,值得每個家長重新審視。
00后立遺囑不是“未雨綢繆”,而是給數字人生的浪漫儀式!當游戲賬號、B站收藏夾成為“賽博遺產”,他們用遺囑告訴世界:虛擬財產不只是數據,更是青春的代碼與社交的記憶。
建議父母別慌:這不是“早早交代后事”,而是Z世代教會我們——愛與傳承,早該突破房產證的邊界,把數字足跡也活成可延續的故事。提前列份“賽博遺產清單”,既是對自己“第二人生”的溫柔告別,也是給家人一份穿越數據荒原的地圖。
您認可00后的做法嗎?歡迎您在評論區分享您的觀點!
(參考來源:中華遺囑庫相關統計、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