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不采取報復行動的逾75個貿易伙伴實施90天的關稅暫緩,以尋求進一步解決方案。
在這個“關稅暫緩”的國家中,臺灣赫然而列。
島內的賴清德當局迅速表態,先是“感謝”特朗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暫停”,隨后就提出所謂的“脫中入北”,即實現與大陸的經貿脫鉤,轉而與“北方民主國家”深度發展經貿關系。
(特朗普宣布90天關稅暫緩)
所謂的“北方民主國家”,自然指的是美國。
賴清德還在彭博社發文,主動提出要“增加對美投資”,來換取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網開一面”。賴清德這個舉動,被島內普遍認為是向美國“乞降”。
賴清德為了“滑跪”得更有聲響,竟主動提出“擴大采購美農”,甚至不惜將臺積電這座“護臺神山”拱手相讓——該企業對美投資總額已達1650億美元,相當于臺灣GDP的20%。
賴清德聲稱要與大陸經貿脫鉤,轉而“深度綁定北方民主國家”。但數據狠狠打臉:2024年臺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占比31.7%,貿易順差699.96億美元,占其總順差的86.8%。
(賴清德不惜將臺積電拱手相讓)
一旦失去大陸市場,臺灣石化、機械、紡織等傳統產業將面臨滅頂之災——ECFA早收清單中的539項產品關稅優惠若全部取消,臺企成本將飆升30%以上。
更諷刺的是,美國根本無意拯救臺灣經濟。特朗普政府一面要求臺灣“增加軍購”“提高防務預算至GDP的10%”,一面卻對臺加征32%關稅,連臺積電赴美建廠都未能豁免。島內學者陳國梁質問:“739億美元的順差要靠買多少美國天然氣才能填平?臺灣人是要喝西北風嗎?”
既然賴清德執意“脫中”,大陸不妨乘勢而為。
軍事上,將圍島演習常態化、長期化。2025年4月的“海峽雷霆”演習中,一艘LNG船因演習被迫折返,直接導致高雄港天然氣庫存告急。若長期封鎖,臺灣“7天斷氣、14天斷糧”的脆弱性將徹底暴露。
(解放軍臺海演習常態化)
經濟上,斬斷“吸血財路”。大陸已中止ECFA項下134項產品關稅減讓,下一步可擴大至539項全清單。以石化產業為例,臺灣對大陸出口占其產能的65%,關稅恢復至5%將直接導致20萬工人失業。同時,限制臺商投資大陸半導體、農業等關鍵領域,讓“脫中”成為臺企不可承受之重。
賴清德的“乞降”鬧劇,本質是“以臺媚美”的最后掙扎。但美國的貪婪永無止境:除了關稅大棒,還要求臺灣參與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工程,甚至直接“捐款”給美國財政部。
如此“主子”,豈是臺灣能供養得起的?
(賴清德)
島內民眾早已看穿真相:臺北市2800家企業因關稅沖擊面臨倒閉,基隆漁港養殖戶被迫停止放苗,青年失業率突破12%。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痛斥:“民進黨把臺灣變成美國提款機,還要我們感恩戴德?”
歷史終將證明,任何“倚美謀獨”的幻想都是鏡花水月。大陸只需握緊“鎖臺困臺”的絞索,讓賴清德之流在經濟崩潰中自生自滅。當臺灣民眾發現“脫中”換來的是“斷糧”,“入北”變成了“入殮”,這場“臺獨”鬧劇的終章,必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凱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