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省會昆明的市中心,翠湖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城市的繁華之中。而環繞著翠湖的,是一片承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博物館群,它們如同一部部生動的史書,記錄著昆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獨特布局,盡顯昆明歷史文化特色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五華區博物館總館館長文川霞介紹說,翠湖博物館群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并非規劃建成,而是依托翠湖周邊的文物建筑,圍繞文物建筑的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打造出一個個生動的陳列展覽。這些博物館分布集中,漫步翠湖周邊,便能深入了解昆明的歷史文化,從古代的商貿繁榮到近代的革命風云,從名人的生平事跡到城市的發展變遷,翠湖博物館群宛如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向世人展示著昆明的獨特魅力。
目前,翠湖博物館群已頗具規模,擁有22個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涵蓋了歷史名人、文化教育、城市發展變遷、傳統商貿等多個主題,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昆明的歷史底蘊和人文風情。云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見證了中國近代軍事教育的輝煌,培養了無數杰出的將帥;西南聯大博物館,則承載著那段特殊歷史時期,知識分子們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
創新舉措,助力休閑度假旅游發展
為了響應昆明打造世界知名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標,翠湖博物館群正積極采取一系列發展規劃和舉措。文川霞表示,一方面,博物館群不斷進行提升和改造,引入數字化、互動化設備,打造文化空間,以提升游客的體驗感。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歷史的氛圍。另一方面,博物館群還與其他單位機構聯動,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如主題展覽、講座、工作坊等,讓博物館更加“親民”,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參觀。
在推動博物館群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翠湖博物館群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推出四條特色旅游線路——環翠湖歷史遺跡游線路、探尋昆明歷史街區游線路、回望西南聯大游線路、回顧云南革命歷程游線路,精準定位分類博物館受眾,實現旅游引流。2023年,翠湖博物館群的參觀人流量達到了346萬人次,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在這里感受昆明的歷史文化魅力。
此外,文創的研發和品牌建立也為博物館群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已形成了“講武文創”“云大文創”“西南聯大文創”和“翠湖大文創”等多個文創品牌,共研發并投向市場約200余品種、多個系列的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不僅具有紀念意義,還將歷史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深受游客喜愛。
特色展陳,吸引各地游客
解放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館內的展陳特色主要體現在電子講解和場景復原兩個方面。通過電子講解,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而場景復原則讓歷史更加生動形象,增強了游客的代入感。整個展陳采用時間線布局,使觀眾能夠清晰地了解歷史脈絡。
游客主要來自全國各地,周末和節假日人流較多,工作日則主要是單位組織黨建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解放紀念館建立了投訴建議渠道,積極解決游客提出的問題,近一年來未收到游客投訴。不過,工作人員也表示,目前解放紀念館的知名度不大,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宣傳推廣,讓更多游客了解并前來參觀。
鮮活展示,增強游客體驗
聶耳故居紀念館執行館長肖雅心介紹,聶耳故居紀念館地理位置優越,特色鮮明。館內不僅突出了聶耳在昆明的經歷,還通過建筑展示了云南特色,給游客帶來鮮活的感受。
為了豐富游客的體驗,紀念館在國慶、春節等節假日都會開展文創活動,組織青少年、老人等參與手工制作、齊唱國歌等互動活動。未來,還將推出VR實景互動、實景演出等項目,進一步增強游客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一位來自吉林大學的學生表示,他到昆明后參觀了云南省博物館、西南聯大博物館和聶耳故居紀念館,其中西南聯大博物館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其校訓“堅毅卓絕”也成為了他個人的追求。他來到聶耳故居紀念館,是因為小學課本中就讀到過聶耳的故事,此次到昆明,便特意前來參觀。
翠湖博物館群作為昆明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正通過不斷創新和發展,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