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佳潼 通訊員 魏先萍 范超
魯中大地,山巒疊嶂之間,臨朐縣國有沂山林場仿若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閃耀著生態之光。春日里,沂山上“頂上一群松” 傲然挺立,松濤陣陣訴說著歲月;而在林下,一群堅毅的守護人默默耕耘,用汗水與智慧守護著這片蔥郁林海。這片林場,既是大自然慷慨賦予的寶藏之地,更是林業人傾盡心血、默默奉獻的一方熱土。
病蟲害防治
織密綠色防護屏障
春日的沂山,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機,千年古松吐露新芽,連翹花在晨曦中舒展身姿,杏花如粉白的云霞般輕盈地綻放在枝頭,清新的草木香氣彌漫山間。然而,在這如畫美景背后,是林場工作人員與森林病蟲害展開的一場場持久戰。
“病蟲害堪稱森林的‘隱形殺手’,稍有不慎,這片綠色家園可能遭受重創。”縣國有沂山林場副主任馬洪學神情凝重地說。自2021年以來,每年春秋兩季,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都會組織林業生產科等專業工作人員對沂山區域發生的美國白蛾和楊小舟蛾進行防治。
在法云寺景區古松群等重點區域,防治工作更是慎之又慎。為守護古松群生態,工作人員巧用無人機噴施農藥、生物防治以及根部施藥防治等多元手段。“無人機噴施農藥效率高、覆蓋面廣,能快速控制病蟲害的蔓延;生物防治則利用害蟲的天敵來自然控制害蟲數量,綠色環保;根部施藥防治能從根源上對樹木進行保護,確保古松群的健康。”馬洪學說。
2024年5月,在沂山林場古寺林區發現松樹紅蜘蛛,并有蔓延趨勢,給林場帶來嚴峻考驗。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黨委迅速與縣林業發展中心對接,共同研究防治辦法,最終采用無人機與人工協同作戰模式。“那時,我們40個人天不亮就上山,徒步穿梭山林逐樹排查,無人機在空中噴藥。頭天噴完,次日工作人員復查藥效。歷經一個多月苦戰,成功控制疫情,防治面積達 4000 余畝,護住了沂山植被。”回首往昔,馬洪學感慨頗多。
林場工作人員仿若山林衛士,無論寒暑,每日穿梭林海,細察樹木點滴變化,不放過任何隱患枝丫,潛心鉆研防治技藝,巧用各類手段維系沂山生態天平,只為歲歲守得這片春日盛景,讓山林生機永駐。
森林經營
精繪綠色生態畫卷
森林經營是沂山林場發展的關鍵內核。近年來,林場積極爭取各類項目,不斷提升森林質量。
2021年,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成功爭取到森林可持續經營撫育項目,實施區域涉及15林班、17林班、18林班,共16個小班,面積達3000畝。“這項目就像給森林做全方位‘體檢’與精細‘保養’。”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林業站工作人員吳瑞雪說,“通過合理間伐不良林木,為其余樹木拓展生長空間、補充養分,優化林分結構,強化森林生態功能。”
2022年,國土綠化試點項目落地沂山林場,涉及43個小班,共8137.91畝。其中,退化林修復9個小班,1625.8畝;森林精準提升撫育34個小班,6512.11畝。“每年春,我們專注退化林修復,排查林區受損樹木并修復,讓森林重新煥發活力;森林精準提升撫育旨在優化森林結構,伐去過熟木,均衡樹齡段,提升森林質量和效益。”林業站另一名工作人員姜雪強對記者說。
隨后兩年,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又爭取到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和省級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國土綠化退化林修復項目。在系列項目推動下,沂山林場森林覆蓋率節節攀升,林分結構日趨合理,森林生態系統愈發穩固康健。
種質資源保護
守好綠色基因寶庫
去年11月,對于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來說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濰坊市沂山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成功申報。“這是我們守護物種資源的關鍵一招。”國有沂山林場管護二科科長董興剛自豪地說。
據了解,保存庫主要保存鵝耳櫪、花楸、紫椴、野生軟棗獼猴桃等珍稀物種,以及轄區內的古樹油松、野生板栗、柏樹、國槐、銀杏等。保護區占地 20 公頃,核心區 18 公頃、附屬區 2 公頃,技術依托濰坊職業學院。
紫椴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也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和優良的園林觀賞樹種。沂山是紫椴在我省重要的分布地點,開展紫椴保護項目,對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的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今年3月25日,2025年中央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國家重點野生植物(國有沂山林場紫椴保護項目)實施方案評審會舉行。來自山東省農業大學、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省地質調查院的專家團隊共同論證,為這一國家重點野生植物保護提供科學支撐。
項目將構建“調查-保護-利用”全鏈條體系,通過開展種質資源本底調查、建立原地保護區、設立沂山林場野生植物救助站、建設遷地保護種質資源圃等措施,系統保存代表性種源種子,繁育優質苗木。“項目實施將顯著提升沂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實現野生種群復壯,帶動周邊林下經濟發展。通過建立‘保護優先、合理開發’的可持續模式,既筑牢生態屏障,又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贏。”董興剛滿懷期待。
為保護好這些種質資源,沂山林場還不斷加大巡查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采集、破壞等行為。同時,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開展種質資源的研究和培育工作。“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這些珍貴的物種在沂山林場茁壯成長,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力量。”董興剛堅定地說。
護林防火
筑牢綠色安全防線
“森林防火,重于泰山。”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每位工作人員心間。
踏入沂山風景區南門,智能語音卡口喇叭循環播報:“你已進入縣國有沂山林場區域,嚴禁攜帶火種進入景區。”國有沂山林場防火辦主任李德偉介紹:“林場現有 48 個智能語音卡口,全天候運行,后續計劃新增 20 個。”
在大寨河林區,林區主任李曉偉每天都會帶領護林員進行巡查。“我們這片林區涵蓋了整個沂山風景區,防火壓力巨大。”李曉偉說,“我們每日兵分兩路,一路守進山口檢查進山車輛和進山人員,另一路騎摩托、攜裝備按區域巡邏,遇小路就徒步巡查,向游客宣傳防火知識,收繳火種,確保不讓一點火源進入林區。”
每年3月到5月,是春季防火關鍵期,在此期間,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在各個防火重點區域派駐56名護林員24小時值班值守。“進山者一聽勸導,都配合上交火種。”進山口值班護林員劉桂義說。
“我們還配備了森林專業巡查隊,作為火情處置先鋒,隊員每日背負 20 斤風力滅火機不間斷巡邏,確保火情早發現、早處置。”李德偉補充道。
除了人防,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技防手段持續升級。在3個制高點建瞭望哨,安裝10個防火微波紅外監控,兼具可見光與熱成像功能,熱源超 12000 焦耳即自動捕捉報警;設 1 個鷹眼 360 度視頻監控,為護林員配備 47 部 GPS 對講機,保障火情監測預警與信息暢達。“近年來,在沂山林場建設了五級引水上山工程與回頭林區引水上山工程,建設13 個消防蓄水池、鋪設48.3 公里消防管道、安裝 133 個消防栓,目前所有設施運行良好。” 李德偉介紹。
物防設施建設同樣不遺余力。林場修建了40公里防火通道和隔離帶,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有效阻止火勢蔓延。此外,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在景區南門和消防駐地建設兩處物資庫,足量儲備滅火器、滅火彈、風力滅火機等物資,定期維保更新,確保關鍵時刻能夠正常使用。
“我們集結沂山森林防滅火專業巡查隊、林場職工、村級防火員三支力量,憑借‘人防 + 技防 + 物防’緊密聯動,筑起堅實森林防火防線,守護沂山森林資源安全,讓綠水青山永續,護百姓生產生活無虞,夯實區域生態與經濟根基。”李德偉堅定地表示。
“近年來,我們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牢固樹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以嚴格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提升森林資源質量、促進森林資源利用為目標,加快推進國土增綠、森林提質和資源保護,發展守護好沂山這片綠水青山提供堅強生態保障。”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楊維剛說。
在沂山風景區發展服務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乃至每一名群眾都是綠色家園的忠誠守護者。他們以山為歸宿,與林共朝夕,在守護綠水青山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這片綠色明珠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