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為什么明明繁華的S鎮,最后反倒不如X鎮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曾困擾我和我的父親。多年以后,回過頭來發現,命運似乎早已注定。
S鎮在革命時代,是交通要塞,三縣通衢。類似于小號的湘贛邊界。這是當時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所以歷史上,S鎮就是繁華之地。
改開以后,我國的經濟基礎薄弱,沒有什么前沿技術,實行的都是“襪子換飛機”的路子,用勞動力、用資源換取自己所需。
而S鎮背靠山嶺,有山有礦,有成片的森林資源,因此,當改開的深度逐步延伸到內陸延伸到鄉鎮一級后,在2000年前后,S鎮依托本地的資源再度繁華起來,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S鎮的發展和時代密不可分,它的沒落也密不可分。
進入2012年以后,環保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2014 年 4 月 24 日,經過四審的新《環保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獲得通過。該法案立法理念創新,技術手段加強,監管模式轉型,監管手段強硬,鼓勵公眾參與,法律責任嚴厲,被稱為 “史上最嚴” 環保政策。
相關政策規定,各地要嚴格執行限額采伐制度,要求各地按照上級下達的木材生產計劃進行采伐,不得超限額采伐。同時,建立健全森林采伐限額執行情況的檢查和通報制度,加強對采伐量的監管。
于是,S鎮的木業產業基本破產了。一些開礦的企業,也面臨嚴格的環保要求,慢慢進入停擺或整頓狀態。
沒有了企業,就沒有了稅收。相關的城市建設也不再擴張。
而且,由于S鎮地處山區丘陵地帶,人口稀少且分散,企業停擺破產以后,鎮上集聚的人口就更少了。
而相對于S鎮,X鎮地處平原地帶,且靠近市區,距離市區僅半小時車程,隨著市區建設的如火如荼,一些產業優先外溢到此,加之X鎮人口稠密,勞動力充足,產業承接有余,很快便發展了起來。
如今的X鎮,經濟實力已經不亞于城關鎮。
2023年,縣里出臺了各個鎮的發展規劃。明確了X鎮要發展汽車工業,并且提升至副中心城區的定位,而S鎮因為地處山區,明確發展現代農業和旅游,定位也只是普通中心鎮。
我們暫不論規劃的優劣。單從產業的附加值來說,未來若S鎮沒有找出一條新路子,與X鎮的發展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讓我們再置身那個時候。大部分人對于政策并不敏感,從政策的出臺,到政策的實施,再到政策的層層落實,再到政策的見效,這其中的時間差可能要三到五年。
在這期間,多數人對于變化是敏感的,但對于變化的原因往往并不在意。
但在中國這個國度里,自古以來,政策性的驅動是非常強的,而讀懂了政策,就讀懂了未來的趨勢。
所以,我們看到,12年以后的S鎮,受限于環保政策,之后再沒有大的變化,而X鎮一路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如果把小鎮比作人,頗有點命運無常之嘆。而小鎮確乎是人的集合體,其中原住民的命運,大抵也會隨著小鎮的命運變化而變化。
當我們看到,新的政策和規劃出臺后,這就像是人類社會的“階層劃分”一般,這些小鎮的未來前途,我們也就不難預測了。
覺叔 5月7日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