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郎李光耀站在一酒店的禮堂中央,他舉起酒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來在座的各位來賓說:“我想和同一個女人結婚兩次,這不犯法吧?”
此話一說,賓客們不僅沒有感到吃驚,還大笑著對他報以掌聲,李光耀為何要和同一個女人結婚兩次呢?他的結婚對象又是誰呢?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在新加坡一個頗有社會聲望的華人家庭中。從晚清同治三年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告別家鄉,獨自遠渡重洋到新加坡謀生算來,李光耀已經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第三代華夏客家人。
李光耀的這個名字是他父親李進坤給起的。這個名字的意義也就是字面意義:光宗耀祖。
家人們會給李光耀起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名字,就說明他們把振興家族的重擔放在了李光耀的肩膀上。
自李光耀呱呱墜地,祖父李云龍就踏上了為孫子教育奔波的道路。他不辭辛勞,四處尋找人脈,不惜耗費心力,動用各種關系,只為給孫子聯系當地最著名的學校。
在李光耀8歲那年,李云龍作出一個重要決定。彼時,李光耀正在華文小學念書,然而李云龍認為時機已成熟,應讓李光耀轉向更能接觸西方教育的環境,就這樣,李光耀結束了華文小學的課程。
那天,李云龍親自駕駛著小汽車將李光耀送進當地一所頗有名氣的英文學校就讀。
李光耀沒有辜負家人的厚望,學習勤奮,成績優異,每門功課都名列前茅,贏得了各科老師的嘉勉。
很快,他就拿著獎學金踏入新加坡萊佛士學院的大門,而這所學校的學生的終極目標便是英國劍橋大學。
1939年,李光耀拿著一堆獎品和獎狀從萊佛士畢業,家人看著他幾乎完美的成績單,最終還是決定送李光耀去劍橋念書。
誰也沒想到的是,就在他為進入劍橋而做準備的時候,二戰開始了。隨著戰爭的發展,新加坡被日本占領,物資短缺,通貨膨脹的現象開始出現。
這場戰爭的出現直接阻擋了李光耀踏入劍橋的腳步。直到二戰結束后,李光耀才有了重新進入劍橋學習的機會。
1945年的一個周末,重回萊佛士學院補習功課的李光耀來到市里一家圖書館學習。就在他興致勃勃地閱讀時,聽見后面傳來一陣清晰的腳步聲。
李光耀扭頭一看,一位身穿淡紅色連衣裙的女子出現在他的面前。李光耀看著她的眼睛,總覺得這位女子很面熟,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見過?
于是,李光耀主動開口詢問:“同學,我們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見過?”
被李光耀這么一問,對面的女生“噗呲”一聲就笑了,開玩笑地說:“你還真是貴人多忘事,這么快就把我給忘了!”
被她這么一說,李光耀想起來了,幾年前他們曾在一起討論過邱吉爾。
“你是柯玉芝!”
“你是李光耀!”
兩人一致的話語聲把他們彼此拉回六年前。
當年,他們都是萊佛士學院的高材生。在一次頒獎典禮后,李光耀見同樣獲獎的柯玉芝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便走上去關切問道:“怎么了?”
“我爸爸問我畢業后準備去哪里上大學,可我一時答不上來。”柯玉芝說。
“總該有個自己的打算吧?”李光耀問。
“暫時沒有想法,你幫我規劃一下好嗎?我的第一志愿是法律。”
柯玉芝的回答讓李光耀略微吃驚,因為他自己的第一志愿也是法律,這是遇到對手了呀!
“你準備當法官嗎?”李光耀問道。
“我不準備當律師!”柯玉芝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我建議你去劍橋大學讀書,那里的法學專業世界一流,你與其在新加坡著急,不如到英國去活動,我也準備去呢!”
李光耀的話讓柯玉芝眼前一亮,她成績不差,劍橋確實可以考慮一下。
就這樣,李光耀和柯玉芝便約定一起去劍橋上學,只是突如其來的戰爭打斷了他們的計劃,直到6年后的再次相逢,關于夢想這個話題才又卷土重來。
后來,他們的故事就在劍橋大學展開了。
雖然柯玉芝比李光耀大兩歲,雖然李光耀的家境不如柯玉芝好,但是這些外在因素并沒有阻止他們相愛。
那年圣誕節假期,李光耀和柯玉芝瞞著家人在英國秘密結婚,為了不引起別人注意,柯玉芝把白金戒指用項鏈串起來,戴在脖子上。
結婚后,李光耀和柯玉芝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他們開始有了對未來的美好期盼。在共同的努力下,夫妻二人順利拿到各自的學位,取得律師資格。
李光耀的志向并不在英國,他的志向在新加坡。20世紀40年代后期,李光耀就開始致力于為爭取新加坡民族與國家獨立斗爭的偉大事業。
什么是愛情的最高價值和表現,那就是彼此在生活中互相照顧,事業上互相扶持。
柯玉芝愿意陪李光耀回新加坡發展。
當年在英國沒有條件,所以李光耀沒能給柯玉芝一個婚禮,但是回到新加坡后,李光耀還是把婚禮安排提上日程,別人有的,柯玉芝也要有,他不愿意她受委屈。
于是,就出現了我們文章開頭的那一幕,新郎李光耀要和柯玉芝再結一次婚。
結婚后,兩人的生活既穩定又忙碌。
1952年,李光耀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名聲大噪,從而走上從政之路。在這期間,家里的大小事就落到柯玉芝身上。
她支持丈夫的事業,所以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為李光耀出謀劃策。
李光耀很怕熱,容易出汗,每次演講完之后都汗流浹背。細心的柯玉芝就在李光耀出門前,專門為他準備舒適透氣的棉質襯衫。
柯玉芝不僅是一位細心體貼的妻子,還是一位面面俱到的母親。他們有三個孩子,從小柯玉芝就教育孩子要言行有禮,不要因為父親是總理而沾沾自喜。
曾經,你為我指出一條明路,如今,我用余生陪伴你度過漫長歲月。
后來,在夫妻倆的共同治理下,新加坡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從一個又臟又亂的爛攤子,變成一個社會穩定、犯罪率極低的國家。
可惜的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2008年5月,柯玉芝身患重病,兩年后,89歲的柯玉芝因病逝世。
在柯玉芝的葬禮上,李光耀哽咽說道:“63年共度的時光,留下很多珍貴的回憶。如果沒有她,我不可能成為我,我的人生會完全不同。”
這大概就是相濡以沫的真實寫照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