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通過橋梁健康監測平臺實時了解橋梁情況。(中鐵一局二公司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真齊)在交通網絡中,橋梁作為關鍵的交通樞紐,其安全性與穩定性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出行安全與城市的正常運轉。近日,中鐵一局二公司在公司遼寧區域大力推進橋梁健康監測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為橋梁的安全運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據項目負責人李西鋒介紹,橋梁健康監測平臺是一套基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BIM+GIS三維可視化融合等前沿技術構建的智能化系統。該平臺通過在橋梁的關鍵部位部署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如靜力水準儀、振弦傳感器、振動傳感器等,對橋梁的沉降、位移、裂縫、應力、震動等關鍵參數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自動化監測。
“這些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會實時傳輸至云平臺進行存儲與分析。”李西鋒解釋說,平臺還具備綜合監管大屏、業務管理端和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終端,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這些終端隨時隨地查看橋梁的健康狀況。綜合監管大屏以直觀的圖表形式展示橋梁的健康評估結果、告警統計信息、傳感器狀態等;業務管理端則提供更深入的數據分析、業務處理以及報表生成功能;微信小程序的便捷性讓管理人員能夠在移動設備上及時接收告警信息并進行處理。
截至目前,橋梁健康監測平臺已在多座橋梁上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沈陽東西高架橋、文化路立交橋等為代表的6處橋梁為例,平臺通過對這些橋梁的沉降、位移、應變、震動和裂縫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控記錄,成功構建了橋梁健康監測數字孿生體,并配置了精準的預警告警機制。
記者了解到,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橋梁健康監測平臺將迎來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一方面,平臺將進一步深化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通過對海量監測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平臺能夠更精準地預測橋梁的未來狀態,提前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平臺將不僅局限于對橋梁結構安全的監測,還將逐步整合交通流量、氣象環境等多源數據,實現對橋梁運營環境的全面感知。
“未來,中鐵一局二公司計劃將橋梁健康監測平臺的經驗推廣至更多的橋梁設施,構建一個覆蓋全市橋梁的智能化監測網絡,實現對全市橋梁的統一管理與協調,提高整個城市橋梁系統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為市民的出行安全保駕護航,推動橋梁管理監測平臺向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方向邁進。”李西鋒總結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