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相信大家都在關注即將到來的歷史罕見的持續性大風。今天河南也開了一場與天氣有關的會:2025年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這不僅是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大風,更重要的是提前打響了防汛抗旱的“發令槍”。
要知道,河南的主汛期通常在5月中旬才正式開始,提前1個多月就謀劃部署,有何用意呢?大家應該也發現了,這些年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已經成為常態。拿2024年來說,河南極端旱澇事件頻頻出現。年初就遭遇3次低溫雨雪冰凍,春末夏初出現罕見大范圍干旱,影響范圍是近20年同期最廣;7月經歷多輪極端暴雨過程,導致旱澇急轉;秋季豫北多地又出現極端強降水,刷新最晚暴雨記錄。根據省氣象臺的預測,2025年汛期,河南降水分布不均,存在旱澇并存、旱澇急轉風險。所以,提前謀劃、超前部署,都太有必要了。這場會議也傳遞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防汛救災必須跑在時間前面。
同時,我也注意到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提前量”,會議直接亮出“時間表”:今天起,省、市、縣三級指揮體系進入“戰時狀態”,5個專項專班、9個專家組和N個前方指導組全部到崗,確保極端情況下“不打亂仗”。不僅如此,許多“提前量”還藏在細節里。比如對黃河、淮河防洪工程,南水北調中線“主動脈”這些“老重點”啟動拉網式排查;工地塔吊、農業大棚,甚至小區地下車庫的排水泵等等,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小隱患,今年全被列入風險清單。
另一個關鍵詞就是“精準度”。比如預案“瘦身”、演練“到人”、科技“托底”。村級防汛預案從“厚本子”變成“一頁紙”,寫清“誰轉移、誰來管、往哪跑”。易受山洪災害的村子,安排干部“一對一”帶著演練轉移路線等等,主打一個細致。
安全度汛是每個人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咱們既是自身安全的守護者,也是社會防線的構筑者。平時主動關注氣象預警信息,學習避險自救常識,真正成為自己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史博翰 趙聞 戶文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