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6月30日清晨,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河附近的上空,亮起了一道刺眼的白光。剎那間,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巨大的沖擊波席卷而過,摧毀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
這場被稱為“通古斯大爆炸”的事件,釋放的能量相當于1000萬至1500萬噸TNT,堪比現代核彈的數百倍,它不僅震撼了地球,也成為20世紀最神秘的天文事件之一。
究竟是什么引發了這場災難?
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和探險家們仍在追尋答案。
1908年的那個清晨,西伯利亞中部的通古斯地區還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野,7點17分左右,當地居民和遠在數百公里外的目擊者,突然看到天空中劃過一道耀眼的火球,比太陽還要明亮。
幾秒后,火球在距地面約6至10公里的高空炸裂,釋放出恐怖的能量。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將方圓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夷為平地,約8000萬棵樹被連根拔起或燒成焦炭,排列成放射狀的倒伏模式。熱浪點燃了草地,引發了短暫的火災。爆炸的閃光甚至遠至亞洲和歐洲可見,倫敦的居民當晚發現夜空異常明亮,甚至能閱讀報紙。
更令人震撼的是,爆炸的聲波和震波傳播了數千公里。遠在1000公里外的伊爾庫茨克,人們聽到了雷鳴般的巨響;歐洲的氣壓計記錄到異常波動;地震儀甚至在全球范圍內捕捉到震動。
通古斯爆炸的能量如此巨大,科學家估計,若它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后果將堪稱末日。然而,由于爆炸地點極為偏遠,僅有少數當地埃文基族牧民受傷,無人死亡,這無疑是不幸中的萬幸。
由于通古斯地區地處西伯利亞腹地,交通閉塞,加之當時俄國正處于動蕩時期,爆炸發生后十多年無人深入調查,直到1927年,蘇聯科學家列昂尼德·庫利克受命前往考察,抵達爆炸中心后,他發現了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森林被摧毀殆盡,樹木像火柴棍般倒伏,指向爆炸點的方向。然而讓他困惑的是,現場沒有發現任何隕石坑或明顯的撞擊痕跡,爆炸似乎完全發生在空中。
經過一個世紀的研究,科學家們目前最認可的解釋是:通古斯大爆炸由一顆直徑約50至8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引發,這顆天體以每秒約15至30公里的速度沖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因摩擦和壓力急劇升溫,最終在高空解體,引發了劇烈的空中爆炸。
爆炸釋放的能量將沖擊波和熱輻射傳播到地面,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由于爆炸發生在高空,天體完全汽化,未能留下隕石坑或大塊碎片,僅有微量塵埃沉降到土壤中。
2007年,意大利科學家在附近湖泊沉積物中發現了高含量的鎳和銥,這些元素常見于隕石,支持了隕石假說,2013年,俄羅斯科學家進一步在泥炭層中找到微小隕石顆粒,推測它們來自通古斯天體。
然而,彗星假說也有支持者,彗星由冰、塵埃和巖石組成,結構更松散,進入大氣后更容易完全汽化,且爆炸前可能釋放的氣體能解釋目擊者描述的“明亮尾跡”,但由于缺乏直接證據,彗星和隕石假說至今仍存爭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