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張李昊
縱覽新聞記者 張恩博
4月5日,今年57歲的河北秦皇島市民李松因病去世,但他用一種特殊方式延續(xù)了生命價值——捐獻的兩個腎臟和一對眼角膜為4位受捐者帶去希望。在2018年,李松的兒子李泓杉也進行了器官捐贈登記。4月11日,李泓杉告訴縱覽新聞記者,他的爺爺生前遺囑中就明確提到要捐獻器官,因去世時年齡超過規(guī)定未能實現(xiàn),他和父親進行了器官捐獻登記,也算是為爺爺完成了一個遺愿。
4月5日,李泓杉父親的器官摘取手術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完成。(來源/受訪者)
“自己(器官)用不上了,對于別人來說可能是拯救生命的幫助,那何樂而不為呢!”李泓杉向縱覽新聞記者講述了他們一家三代人對于生命的“約定”。4月1日上午,李松在小區(qū)里突然暈倒,保安發(fā)現(xiàn)后立即撥打了120。在醫(yī)院里,李松被確診為腦出血。接到消息后,在南京工作的李泓杉立即趕回秦皇島。4月2日上午,他將父親從秦皇島轉(zhuǎn)到了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救治,“人沒有意識了,只是靠ECMO(體外膜肺氧合)維持著生命體征。”經(jīng)過多次搶救,4月5日李松還是永遠離開了家人。
根據(jù)父親生前的遺愿,李泓杉決定捐贈父親的器官,“突發(fā)這件事,當時對我來說肯定是還處于震驚和悲傷中,但是捐贈器官一直都是他生前的愿望,最后能幫他實現(xiàn)這個愿望,也算對父親的告慰吧。”李泓杉說。
4月5日上午,李泓杉簽訂了人體器官獲取手術知情同意書,隨后其父親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完成器官捐獻手術。上午10點32分,李松的兩個腎臟和一對眼角膜被成功摘取,并被立即送往受捐患者的醫(yī)院。“4月8日,我接到電話,說我父親的腎臟已經(jīng)成功移植到一位腎衰竭患者身上,我感到很欣慰。”李泓杉說。
李泓杉(右)和父親。(來源/受訪者)
李泓杉告訴縱覽新聞記者,他84歲的爺爺于2020年去世,在遺囑中曾明確提到,要捐獻自己的器官,但是由于去世時的年齡已經(jīng)超過了器官捐獻所規(guī)定的年齡要求,因此并沒有實現(xiàn),“他自己不知道有這個年齡限制,所以就留了遺囑想要捐獻器官。他一直以來就沒有傳統(tǒng)的殯葬觀念,我們家這三代人的生死觀都非常像,以前也探討過,從來不忌諱。”
早在2018年,年僅20歲的李泓杉也在人體器官捐獻平臺進行過登記,成為了全國第217612位器官捐獻志愿者。2019年,李松也進行了登記,成為了全國第412315位器官捐獻志愿者。“通過操辦我父親的事,我自己也非常堅定了。等我去世后,能用上的器官一定全部捐獻出來。”李泓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