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0強企業要自救:關稅戰中這些物品恐怕要漲價!
作者:黃埔少俠 2025年4月12日
2025年4月2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以“關稅戰”突襲全球市場,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等國的進口商品加征10%-25%的關稅,后期又對中國部分商品稅率提升至145%,這一政策迅速引發連鎖反應,全球供應鏈格局震蕩加劇,跨國企業成本壓力陡增。作為全球經濟第一梯隊的全球500強企業,沃爾瑪、可口可樂、蘋果公司、福特、甚至星巴克咖啡等巨頭首當其沖,被迫調整經營策略以應對成本危機。一場由關稅戰引發的“漲價潮”正席卷民生消費領域。
一、關稅戰重創供應鏈,企業成本“水漲船高”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以“保護本土產業”為名,實則將成本轉嫁給企業和消費者。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指出,關稅本質是“對美國家庭的征稅”,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價格上漲的代價。以零售業為例,沃爾瑪60%的商品依賴中國供應鏈,其核心競爭力“低價策略”建立在與中國供應商的長期合作之上。然而,特朗普新一輪關稅導致沃爾瑪采購成本飆升,其試圖通過施壓中國供應商降價轉嫁壓力,卻遭中國商務部約談警告,最終可能被迫上調終端商品價格。類似困境蔓延至多個行業:
1. 食品飲料:鋁罐、果蔬價格飆升
可口可樂因鋁關稅壓力,計劃減少鋁罐使用并轉向塑料瓶包裝;塔吉特百貨警告,從墨西哥進口的草莓、鱷梨等果蔬價格已開始上漲。鋁材分銷商PerenniAL直言,鋁價上漲將推高車輪、窗框等產品的終端售價。
2. 汽車制造:零部件成本激增
福特、通用汽車等企業因鋼鋁關稅面臨零部件成本上升,計劃通過庫存調整和漲價緩解壓力。全球汽車供應商美安(Autoliv)已表示,將把關稅成本轉嫁給車企,最終導致汽車價格上漲。
3. 家居零售:建材與電器承壓
勞氏(Lowe's)40%的商品依賴進口,其首席執行官警告關稅將推高家居建材成本;百思買、開市客(Costco)等零售商也預測電子產品、家電價格將因進口零部件漲價而攀升。
二、全球供應鏈重構:企業的“自救”與“陣痛”
為應對成本壓力,跨國企業正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布局,但這一過程伴隨陣痛。例如,鞋履品牌史蒂夫·馬登計劃減少45%的中國進口量,香水公司科蒂(Coty)則增加美國本土生產比例。然而,供應鏈調整難以一蹴而就。美國鋁業80%的進口依賴加拿大,短期內無法找到替代來源,導致鋁價持續走高。沃爾瑪等企業雖試圖通過規模優勢壓價,卻面臨中國供應商聯合抵制的風險,進一步加劇供應鏈斷裂危機。
與此同時,消費者信心受挫與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美國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暴跌至98.3,創2021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密歇根大學數據顯示,通脹預期已升至七個月高位。企業漲價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形成惡性循環,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
三、漲價潮背后的警示:全球化不可逆,對抗無贏家
特朗普關稅戰的本質是“零和博弈”思維下的經濟霸權主義,但其結果卻是“多輸”局面。美國農民因報復性關稅喪失中國大豆市場,零售業因成本激增利潤縮水,消費者為日常開支上漲叫苦不迭。正如巴菲特所言:“關稅是經濟戰爭行為,最終買單的是消費者。”
對全球企業而言,這場危機亦敲響警鐘:依賴單一供應鏈或市場的模式已不可持續。企業需在成本控制與供應鏈韌性間尋求平衡,例如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原料依賴,或深化區域合作分散風險。然而,長遠來看,唯有各國摒棄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邊協商,才能避免全球經濟滑向“高成本時代”。
四、結語
關稅戰的硝煙中,全球500強企業的“自救”折射出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革。從一杯咖啡到一輛汽車,從五金建材到生鮮果蔬,漲價潮正滲透至生活的每個角落。這場沒有贏家的博弈提醒世人:在高度互聯的全球化時代,合作而非對抗,才是抵御風險、實現共贏的唯一出路。
2025年4月12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