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7日報道,10名高級指揮官和伊拉克官員稱,為避免與美國特朗普政府沖突升級,伊拉克數個受伊朗支持強大民兵組織首次準備解除武裝。據6名來自于四個主要民兵組織當地指揮官稱,自特朗普今年1月上任以來,美國官員曾多次私下向伊拉克政府發出警告:后者需采取行動解散其領土上活動民兵組織,否則美國可能對這些組織發動空襲。什葉派民兵武裝組織一名匿名指揮官稱,他們主要支持者已批準可以采取任何他們認為必要決定,以避免卷入與美國或以色列潛在沖突。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當地時間4月7日表示,伊朗和美國12日將在阿曼舉行間接高層會談。
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稱,他已設定最后期限,在此之前伊朗必須與美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協議。如果伊朗不放棄核武器計劃,以色列可能會帶頭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在伊核問題上不斷向伊朗施壓,主要目的在于滿足自身利益,以及美國國內政治的需要。此外,專家認為,在美國和伊朗目前極度缺乏互信的背景下,雙方將于12日在阿曼舉行的談判可能不會涉及實質性的內容。
哈梅內伊(資料圖)
當地時間4月5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薩拉米表示,伊朗絕不會成為戰爭的挑起者,但已為任何戰爭做好充分準備。5日,伊朗哈塔姆·安比亞防空基地指揮官薩巴希·法爾德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部隊司令阿米拉利·哈吉扎德前往南部防空區域及駐扎在南部島嶼的部隊,實地評估了這些部隊的作戰能力和防御準備情況。據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4月2日援引兩名美國官員的話報道,美國政府正“認真考慮”伊朗就核問題與美國開展間接談判的提議。
雖然美國和伊朗將于4月12日在阿曼舉行“非接觸”會談,但兩國緊張局勢并沒因此降溫,反而有一觸即發之勢。繼特朗普對伊朗發出轟炸威脅,五角大樓又向中東地區加派包括B-2轟炸機以及航母戰斗群在內大批戰斗部隊,戰爭陰霾籠罩在伊朗上空。面對這種嚴峻局勢,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令,要求伊朗武裝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向伊拉克、科威特等鄰國發出通知,不許他們向美軍戰機開放領空,否則將會為國家帶來“嚴重后果”。雖然伊朗做好“硬剛”的架勢,但現實對他們來說不容樂觀。
導彈(資料圖)
這種戰略性退縮背后,透露德黑蘭無奈—當前伊朗面臨嚴峻的經濟制裁和內部壓力,實在難以支撐一場與美國全面對抗。伊朗困境就像逐漸被抽空氣球,而這些代理人投降只是針刺破氣球最后一擊。當年"抵抗之弧"的驕傲戰略,如今淪為外交談判桌上可隨時放棄籌碼。從伊拉克到黎巴嫩,從敘利亞到也門,伊朗精心構建的地區影響力網絡正在崩塌。而這一切表面風光背后,伊朗本土卻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困境,這種反差與矛盾,讓德黑蘭強硬表態更像是困獸垂死掙扎。
直白來講,在多次地緣問題妥協,伊朗已漸漸喪失自身談判籌碼。歷經數十年打造“抵抗之弧”,像伊拉克民兵、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力量,在過去大半年時間,由各類狀況以及外部施壓逐漸瓦解。針對高層斬首行動、與以色列軍隊地面沖突造成損耗、美軍空襲轟炸等情況出現,這些組織確實毫無辦法。身為“帶頭者”的伊朗選擇袖手旁觀,軍事上的攻擊,再加上伊朗的撇清關系,對“抵抗之弧”的內部團結幾乎造成了毀滅性影響。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些“代理人”會主動放棄對抗策略了。
導彈(資料圖)
隨著伊朗在中東“威懾網絡”逐漸崩盤,美國和以色列勢必加速“切香腸模式”地區擴張。盡管伊朗仍有機會通過導彈試射或封鎖海峽反制,但難以扭轉地區局勢頹勢。長期看特朗普在國際外交碰壁,很可能讓伊朗成為其施壓重點目標。一旦伊朗在“伊核協議”問題有所遲疑,等待的可能是更嚴厲制裁甚至軍事打擊。當前,伊朗后方高調備戰與前線“代理人”投降割裂局面,暴露德黑蘭戰略困境,預示中東權力格局將迎來新一輪洗牌,伊朗正站在十字路口,其未來走向將深刻影響中東乃至全球局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