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慶山人有話
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暫停對美關稅反制措施90天時,這個自詡“世界一極”的政治實體再次展現了其骨子里的綏靖基因。這份看似理性的“緩兵之計”,實則是繼慕尼黑協定后最荒誕的國際政治鬧劇——用自我閹割式的妥協,為華盛頓的關稅霸凌開辟了新的試驗場。
一、綏靖政策的當代翻版
90天的停火期,恰似特朗普精心設計的戰略陷阱。這位擅長極限施壓的商人總統深諳談判心理學:當對手率先放下武器時,施暴者只會索取更多籌碼。2018年鋼鋁關稅戰的硝煙尚未散盡,歐盟便急不可耐地拆除防御工事,這讓人想起1938年張伯倫捧著《慕尼黑協定》高呼“和平到來”的可笑場景。
二、數字背后的屈辱賬本
歐盟選擇妥協的代價遠超預期:僅汽車制造業就將面臨每年超200億歐元的潛在損失,鋼鐵行業12萬人面臨失業風險。更致命的是,美國正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瘋狂虹吸歐洲資本,光是特斯拉柏林工廠的稅收優惠就達10億美元。這種飲鴆止渴的綏靖,正在將歐洲推向產業空心化的深淵。
三、聯合抗爭的歷史鏡鑒
反觀中俄印等國的反制實踐,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戰略智慧:當印度對美鋼鋁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時,莫迪政府同步推進“生產掛鉤激勵計劃”,成功將本土鋼鐵產能提升40%;中國更是祭出“不可靠實體清單”,迫使蘋果、特斯拉在華投資加碼25%。這些案例證明:唯有針鋒相對的斗爭,才能逼迫豺狼收斂爪牙。
四、90天后的三種劇本推演
1. 樂觀幻想派:特朗普釋放談判煙霧彈,雙方達成象征性協議。但歷史經驗表明,白宮的承諾貶值速度堪比津巴布韋元,90天后必然衍生出新的關稅名目。
2. 務實悲觀派:美國趁機擴大打擊范圍,將戰火蔓延至生物醫藥、數字服務等領域。屆時歐盟將陷入“投降-被宰-再投降”的惡性循環。
3. 戰略覺醒派:歐盟終于看清盟友真面目,轉而加入金磚機制尋求庇護。但這種倉促轉向猶如大病突投猛藥,恐引發更大系統性風險。
五、破局之道:構建反霸權統一戰線
當歐盟還在為90天緩沖期沾沾自喜時,全球南方國家正在書寫新的生存法則:東盟十國與海合會建立零關稅自貿區,金磚國家擴員至11個成員,上海合作組織擴容至26國……這些自發形成的經濟共同體,正在編織起對抗美元霸權的天羅地網。
這場持續升級的關稅戰爭,本質上是新舊秩序的生死較量。歐盟的怯懦退讓,不過是給特朗普送上了進攻全球的彈藥庫。真正的強者從不乞求憐憫,而是在風暴中鍛造利劍。當90天期限來臨之際,世人終將看清:誰才是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的文明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