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4月13日,“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之腦健康工程推進活動暨2025腦健康科技前沿與創新大會”(簡稱“大會”)在光明區馬田街道召開,來自政府單位、科研院所、高校、臨床單位、企業等近150位嘉賓,齊聚一堂,智匯共研。
大會同期舉辦了第33期“健康大講堂”,多位大咖為現場居民科普、答疑和義診,并組織了腦健康篩查活動,切實推進老年癡呆及認知障礙“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全流程管理。
“腦健康工程”作為光明區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的“十大重點工程”之一,旨在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腦健康防護網。截至2025年4月,獲得了多項進展。
啟動“鵬城(光明)腦立方”腦健康工程示范項目
“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光明區衛生健康局率先示范,聯合深圳市腦科學學會啟動“鵬城(光明)腦立方”腦健康工程示范項目,緊密圍繞人民的健康福祉,推動“腦健康小屋”“記憶守護站”等惠民工程建設,整合產學研資源促進成果轉化,著力把場景創新工作打造為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支點,在創新服務模式、構建惠民工程的同時,形成“技術研發-產品應用-服務運營”全產業鏈,培育腦健康產業生態,為全國社區腦健康體系建設提供可復制的實踐范本。
“腦健康小屋”“記憶守護站”相繼落地
在光明區衛生健康局、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的指導下,馬田街道率先建成深圳首個“腦健康小屋”。它將基層治理經驗與科學知識轉化為民生福祉,填補了社區級腦健康管理的空白,探索出“科技賦能民生、健康反哺治理”的創新范式。居民可通過小屋輕松獲取腦健康知識并完成篩查,獲得個性化干預及康復等一站式服務。
深圳首個“腦健康小屋”揭牌。
光明區衛生健康局聯合深圳市腦科學學會共建腦健康科普陣地“記憶守護站”。
同步授牌的還有光明區衛生健康局聯合深圳市腦科學學會共建的8個腦健康科普陣地“記憶守護站”。在這里,社區居民可以不定期享受科普講座、風險篩查、專家義診等惠民活動,實現“家門口”的腦健康管理,并利用守護站配備的科普資料,助力居民學會自我監測與初步判斷,便于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實現腦健康的有效防治。
光明區衛生健康局局長謝宇航表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計劃”為居民提供了從搖籃到搖椅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保障,腦健康工程作為其中的重點內容,是光明區腦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活動主辦方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促進資源整合,加強科技創新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人群腦疾病動態管理,為前沿腦健康產品提供應用場景,促進腦科學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提升城市健康服務水平。
持續深化協同創新
“腦健康科技宣講團”是深圳市腦科學學會發起的,以推動知識普及、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化為核心使命的跨領域協作組織,大會現場為首批代表頒發了證書。后續,學會將積極加強探索,充分發揮場景創新對成果轉化的推動作用,集中展示和推廣創新成果,推動前沿成果惠及公眾生活與產業發展。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腦所所長、深港腦院院長王立平提到,腦科學作為21世紀最為前沿和極具挑戰性的學科領域之一,深切地關聯著人類對自身認知奧秘的探索以及生命健康的保障。腦健康工程示范項目的實施將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為腦科學研究提供豐富數據資源的同時,為成果轉化提供了更多場景和機會,不僅有助于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還將提供產業新模式和增長點,進一步促進腦科學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未來,在光明區政府的指導下,區衛生健康局、區科技創新局將積極聯動深圳市腦科學學會,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腦所、深港腦院、中山七院、區人民醫院等科研臨床力量,完善服務網絡,將場景創新作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支點,通過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提升城市健康服務水平,促進腦科學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落實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手抓,為全國城市社區腦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樹立科技惠民示范標桿。
采寫:南都記者謝萌 通訊員羅琬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