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趙玉蘭,50歲,初中文化,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山村。
年輕時因為家里窮,沒讀完初中就輟學(xué)在家種地。
后來認識了我現(xiàn)在的丈夫,他是村里木匠的學(xué)徒,手藝不錯,人也老實。
我們結(jié)婚后,一直在鎮(zhèn)上經(jīng)營一家小吃攤子,雖然辛苦,但也算能養(yǎng)活一家人。
我有一個兒子,名叫林浩,比我還倔強。
他從小聰明,學(xué)習(xí)好,是我們村少有的大學(xué)生。
我們省吃儉用供他上了大學(xué),后來他留在了小城市工作,娶了一個城里的姑娘,名叫王曉玲。
王曉玲比林浩小兩歲,是個獨生女,長得倒是清秀,就是性子有些嬌氣,不太懂事。
結(jié)婚后,他們貸款買了房子,房貸每月3600元。
林浩工資不高,王曉玲產(chǎn)后辭職,家里經(jīng)濟一下緊張起來。
于是我和老頭子咬咬牙,每月貼補他們一半房貸,1800元。
日子緊巴巴地過了兩年,我實在吃不消了,便決定斷掉這筆支出。
沒想到,我剛一提出這個決定,親家母就急了:“你太自私了,你斷供了房貸,誰給我養(yǎng)老?”
我當時愣住了,心里翻涌的不只是委屈,還有多年壓抑的無奈。
02
王曉玲的母親叫劉美華,今年五十五歲,比我大五歲,年輕時在城里的紡織廠上班,后來工廠倒閉,她就一直靠退休金生活。
她生了一個女兒王曉玲,便將所有希望系在了女兒身上,連一句“我以后養(yǎng)老靠國家”都沒說過。
她的口頭禪一直是:“我這輩子為曉玲付出了一切,將來她要為我養(yǎng)老送終。”
我對這種觀念沒有意見,畢竟養(yǎng)兒防老是我們這代人的普遍想法。但我一直不明白, 為何她要把“養(yǎng)老”寄托在我兒子身上?
林浩和王曉玲結(jié)婚那年,婚禮是我們家出的錢,首付是我們家出的,連婚房裝修的錢都是我們東拼西湊借來的。
可婚后兩年,王曉玲辭職在家?guī)Ш⒆樱f是要全職帶娃,劉美華卻從不來幫忙,理由是她年輕時帶孩子太辛苦了,現(xiàn)在要享福。
我曾試探著問林浩:“曉玲不工作,你一個人壓力太大了,要不讓她媽來幫帶帶孩子?”
林浩苦笑:“媽,我跟曉玲說過了,她媽不愿意搬過來,她說她住不慣我這邊的小區(qū)……”
我心里一陣涼,但還是什么也沒說。
后來孫子兩歲了,王曉玲也沒打算出去工作。我勸過幾次,她總說:“孩子還小,沒人帶,我出去掙錢也掙不了幾個錢,還不如在家?guī)Ш⒆印!?/p>
可問題是,我們家已經(jīng)快掏空了。
我和老頭子年紀大了,小吃攤收入微薄,身體也開始出毛病。去年老頭子查出高血壓,我自己也患了胃病,每月光是買藥就要花去一千多。可我們不敢告訴兒子,怕他壓力大。
直到去年年底,我實在撐不下去了。我們倆商量后,決定從今年開始不再貼補那1800元房貸。
我給林浩打電話,說了我們的決定。他沉默了半天,說:“我明白了,媽,我會想辦法的。”
我以為事情就這么過去了,沒想到第二天,劉美華親自找上門來。
她一進門就氣勢洶洶:“趙玉蘭,你太自私了!你說斷就斷,那房貸誰來還?你不出錢,曉玲怎么辦?我孫子怎么辦?”
我聽了愣了一下,本想解釋,卻被她一句話刺痛了心:“你斷供了房貸,誰給我養(yǎng)老?”
我忍了半天才沒哭出來:“你女兒嫁到我們家,不是為了養(yǎng)老你一個人的。我們也有老,我們也要吃飯看病。”
劉美華卻一臉理直氣壯:“你們有兩個手腳健全,能干,怎么就不能再撐幾年?曉玲一個女人帶孩子多辛苦?你們這么一斷,她肯定得出去打工,那孩子怎么辦?你們不講情分!”
那一刻,我真的很想把這些年我們的付出都一條一條說出來。首付十幾萬,婚禮幾萬,裝修五萬,再加上兩年每月1800的房貸,我們?yōu)檫@婚姻付出了多少?可她一句“你太自私”,就把我們幾十年的苦當成了理所當然。
我當時沒爭辯,只是平靜地說:“我不再出錢了,不是因為我不愛我兒子孫子,是因為我真的沒力氣了。”
劉美華走時摔門而去,嘴里還嘀咕:“沒良心的親家,自私的家庭。”
我和老頭子坐在屋里許久無話,心里像壓了一塊石頭。
事情過去了三天,林浩沒再打電話。第五天,他帶著王曉玲和孩子回來了。
王曉玲一臉不高興:“你們這么干,是不是想逼我出去打工?”
我說:“我們不是逼你,是希望你也能承擔(dān)起一個家庭的責(zé)任。”
林浩低頭不語,氣氛沉悶。
過了幾天,王曉玲真的去找了份兼職,一天四五個小時,雖然收入不高,但總算是個開始。可劉美華卻打電話罵我:“你這是逼我女兒出去受苦!你太狠了!”
我終于忍不住:“她是你女兒,不是你養(yǎng)老的工具!我兒子不是提款機,我們也要活下去!”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然后掛斷了。
從那天起,我心里松了一口氣,也明白了一個道理: 適當?shù)姆攀郑亲跃龋菍彝サ淖鹬亍?/strong>
03
如今,我們不再貼補兒子的房貸。
林浩和王曉玲的生活雖然緊張,但也開始慢慢適應(yīng)了新的節(jié)奏。
王曉玲的兼職做得還不錯,有時候還能買點水果回來給我們。
劉美華也不再三天兩頭打電話來指責(zé)我,似乎也明白了,我們不是她的“資產(chǎn)”。
我不后悔斷了那1800元的房貸,因為那是我最后的底線。
每個母親都想為子女多做一點,但當“多做”變成了“必須做”,那份愛就變了味。
我現(xiàn)在依舊每天擺攤,和老頭子一起守著那鍋熱騰騰的米線。雖然累,但卻心安。
愛要有分寸,親情要有界限。
我相信,只有彼此獨立的家庭,才能真正穩(wěn)固而長久。至于劉美華的養(yǎng)老,那是她該為自己考慮的問題,而不是我兒子的義務(wù)。
故事到這里,也許沒有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但生活從來都不是童話。 我只希望,下一代能學(xué)會如何在愛中成長,而不是在責(zé)任中沉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