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暖心提醒,音樂相伴更有感覺~
胡瑩王寧
見字如面
你好!
我是一個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今年31歲。逢年過節時,我的心情會很復雜。一方面,我想念家人,渴望團聚;另一方面,我又害怕回家后可能面臨的各種考問和爭吵。我的父母總是過度干涉我的生活,比如催促我換一份更穩定的工作,不經我同意安排我去相親,甚至對我平時的作息和飲食習慣也要指指點點。親戚們聚到一起,免不了會對我發起“圍攻”:越大越不懂事,該結婚不結婚,不努力、不上進,甚至是不孝。
我嘗試過和他們好好溝通,但每次的結果都是不歡而散。這個春節,家里又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那一刻,我真想和他們“斷親”,一氣之下,我提前離開了家。我知道他們的言行是出于對我的關心,但為什么親情會讓我感到如此痛苦?我該怎么辦呢?
——小明
如果親情讓你痛苦,不要勉強迎合
為您支招
小明,你好!
在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長。如果親情關系讓你感到痛苦,不必勉強自己迎合,但也不需要帶著怨懟去遠離。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既照顧自己的內心需求,又設立清晰的心理邊界。
親人既是血脈相連的家人,也應是彼此尊重的獨立個體。當我們在親情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后,關系才能真正和諧,我們自身也能收獲更踏實的幸福。希望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節假日是親朋好友團聚的時刻,也是親情矛盾容易被放大的時刻。社交媒體上甚至流行著“剛回家就想走”“所有的炮火沖我來”等熱門段子,不少年輕人萌生出“斷親”或盡量減少家庭聯系的想法。如果家人的關心讓你感到痛苦,不妨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既不著急放大矛盾,也不忽視內心的情緒與感受,而是盡量站在客觀的角度,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表達對他們言行的看法,理性、客觀地對待親情關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情緒
為什么有些年輕人春節一回家就感到焦慮,甚至會萌生“斷親”的想法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情緒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人際界限的模糊。美國心理學家默里·鮑文的“家庭系統理論”指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關系息息相關。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缺乏明確的界限,那么,個人的自主性就容易受到侵犯。例如,父母過度干涉子女的職業選擇、婚戀情況,親戚過于熱衷打聽隱私,都可能會讓年輕人感到“被冒犯”。
2.童年創傷的延續。“原生家庭”這一話題在心理學研究中越來越受重視。那些在童年時期經歷過情感忽視、長輩偏心甚至是暴力對待的孩子,成年后往往會對家庭關系產生更為復雜的情感。當他們回到那個曾經讓自己受傷的環境,面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時,未愈合的創傷記憶會被再次激活,導致焦慮、抑郁、憤怒等情緒的爆發。
3. 個人空間的自我保護。在過去,人們更傾向于把親情視為一種無法割舍的紐帶。如今,年輕人更注重個人的成長與精神的獨立。他們希望自己的成長空間和成長節奏能夠得到親人的尊重,而不是被傳統觀念束縛。因此,當親情帶來的痛苦遠大于溫暖時,“斷親”就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斷親”會是最好的選擇嗎
很多人關心一個問題:那些吵著“斷親”或要盡量減少與家庭聯系的年輕人,后來過得如何?答案因人而異。
●一些人因此獲得了更好的身心狀態。
對于那些長期遭受家庭情感壓迫和傷害的人來說,減少或斷絕與親人的聯系有助于他們保持更健康的身心狀態。遠離消耗自己的人際關系,可以讓他們專注于自我成長,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方向。有一位咨詢師接待過這樣一位來訪者——她的母親控制欲極強,總是批評她的生活方式,甚至干涉她的婚姻選擇,多次溝通無效。在咨詢師的建議下,來訪者勇敢地選擇減少與母親聯系,一段時間后,她的焦慮癥狀明顯緩解,事業和情感生活都更穩定了。
●一些人依然會感到愧疚和孤獨。
“斷親”雖然可能帶來短期的內心解脫,但有些人也可能會在某些時刻感到愧疚和孤獨。畢竟,親情是一種深層次的情感紐帶,即使關系再糟糕,完全遠離也可能帶來痛苦,并引發內心深處的缺失感。尤其是在人生某些重要節點,比如結婚、生子、父母年邁時,他們可能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斷親”行為,將其歸為一時沖動,陷入懊悔和愧疚之中。
在家庭關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
如果你也是個“剛回家就想走”“吵著斷親”的人,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讓自己在家庭關系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獲得應有的溫暖。
1.調整自己的期待。嘗試改變家庭成員的固有觀念可能很難實現,但是,他們的“催婚催生”可能只是他們表達關心的出口。當我們降低對他人的期待,轉而專注于自己的情緒管理時,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2.設立合理的界限。學會拒絕是建立健康人際關系的重要一環。如果父母或親戚過度干涉你的生活,你可以溫和而堅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例如:“我知道您關心我,但這是我的選擇,希望您能尊重我。”溫和而堅定的交流,或許能夠構建出人與人之間更清晰的邊界。
3.減少情緒化的對抗。有些人一回家就忍不住和家人吵架,試圖讓對方理解自己。然而,激烈爭吵在很多時候并沒有實際意義,不僅不能解決現實問題,還會讓關系更加緊張。學會用平和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讓對方更容易接受自己、信任自己。
4.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如果家庭關系讓你感到痛苦,不妨向外尋找其他的情感支持,比如心理咨詢師或志同道合的朋友。當我們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支持時,就能更坦然地面對親情帶來的困擾。
來源:《大眾健康》雜志
文:天津師范大學心理學部 胡瑩、天津醫科大學朱憲彝紀念醫院普外科 王寧
策劃:余運西
編輯:李君 李詩堯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葉龍杰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4AV48CRW】獲取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