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
每周一點
心理學小知識
01
什么是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巴南效應、弗拉效應,人們會對于他們認為是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給予高度準確的評價,而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夠放諸四海皆準適用于很多人身上。巴納姆效應能夠對不少偽科學如占星學、占卜或心理測驗以及抽簽擲筊等被普遍接受的現象提供一個十分完全的解釋。
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并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很多人在請教過算命先生后都認為算命先生說得“很準”,事實上算命先生對每個人說的都是差不多的內容,都是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產生原因
02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于“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我們的車牌號碼、手機鈴聲、電腦桌面、臥室的墻紙自己都會精心設計,為的就是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此外巴納姆效應也反映了一種對一般性、非精確描述的高度自我認同趨勢。借助統計學上的概念,類似于“第二類錯誤”,即取偽錯誤。而作為整個對比認知過程中的偏差,學術上對偏差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03
巴納姆效應的應用
傳統星相學、占星術中的算命先生往往利用巴納姆效應來自圓其說,引誘更多的人去找他算命。由于求助算命者常把算命先生視為先知先覺、神的使者,當算命先生“道破既往、點中自己心愿”就會感到“準”。故此,巴納姆效應也叫星相效應。
聰明的企業善于利用巴納姆效應在廣告上做文章。有些企業有好產品也有錢做廣告,在當今廣告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卻不一定做得出好廣告,因為很多廣告詞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過,大眾往往會有聽覺疲勞。
捕捉到廣大顧客一般性的普遍心理,產生巴納姆效應和促銷作用。如果企業做廣告的用詞不妥,則可能在民眾中引發另一種“巴納姆負效應”。同樣是因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道中了群體的“某個特點”,但由于弊大于利,產生的就是負效應,將會在公眾中產生不良影響。
巴納姆效應不僅在廣告方面有一定利用價值,在企業生產經營方面,若能夠捕捉到大眾籠統的一般性的心理需求,則對吸引、發展顧客群具有更高的價值。
應對方法
04
巴納姆效應普遍存在于大學生的人格測試與決策中,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決策,不能使決策效用最大化,因此對于巴納姆效應的應對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如考慮對立面就能有效地應對巴納姆效應,避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
考慮對立面是指在搜索和加工信息時考慮有關信念、假設、觀點、結果等的對立面的方法。它不僅可以使大學生考慮得更加全面,也能幫助大學生在判斷與決策時更加謹慎。如有研究人員把被試分為3組并閱讀與自己的人格有關的描述。閱讀完畢后,要求第1組被試列舉出與該描述一致的例子;第2組被試列出與人格陳述不一致的例子;第3組被試同時列出與人格陳述一致和不一致的例子,然后要求被試評價該描述符合自身情況的程度。結果發現,第1組顯著高于另外2組、第3組顯著高于第2組,第2組表現出更低的巴納姆效應。
參考資料:
[1]張日昇著.咨詢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周言. 關于消費者自我一致認知過程中的心理偏差[D].西南財經大學,2011.
[3]許亮生. 巴納姆效應:籠統、一般性描述往往“十分準確”[N]. 財會信報,2018-06-11(B07).
[4]彭梓林.大學生星座相信程度與巴納姆效應關系分析[J].校園心理,2014,12(03):170-17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