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段海)正值春季,沿著高臺縣駱駝城鎮四通八達的水渠行走,工作人員正在對去年建設的55座“港灣式”地表水泵池的過濾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經過近一年的運行,我們發現過濾系統存在一定缺陷,現在通過升級改造,形成了‘四層機械攔污柵+兩套精細過濾器’組成的雙重過濾系統,使泵池設計更加完善,運行更加穩定。”駱駝城水管所所長李韜介紹說,55座泵池控制灌溉的1.1萬畝耕地,2024年比2023年少用地下水180萬立方米。
駱駝城灌區屬地下水嚴格控制區,水資源儲量匱乏、超采治理難度大。為破解這一難題,去年以來,高臺縣創新提出修建“港灣式”地表水泵池置換地下水措施,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壓減地下水開采量,為超采治理探索了“新路子”、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新突破”。
據高臺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侯海介紹,“港灣式”地表水泵池主要將黑河西總干渠、山水河水庫、駱駝城調蓄水池的地表水通過凈化過濾后,輸送至機井原有灌溉系統,達到地表水置換地下水的目的。
跟隨李韜來到新建村一處正在升級改造過濾系統的小泵池旁,他指著這座深3米、直徑2米、容積9.4立方米的“微型”蓄水池介紹道,將泵池管道接入以前的機井首部系統,泵池內置超聲波感應測控浮球,水位高于2.5米自動停止進水,低于1.5米自動斷電關泵。小型泵池過濾后的地表水源源不斷地輸入原機井灌溉管網,精準滴灌至作物根部。就這樣的一個改動,以前的機井系統并沒有廢棄,卻不再抽取地下水,同時農作物又“解了渴”。小小的泵池,結束了新建村幾十年來使用機井“大水漫灌”的純井灌溉歷史,打通了保障農作物生長的又一輸水渠道,實現了管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模式,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壓減地下水開采量。
新建村共有耕地3340畝,去年動員群眾建設“港灣式”泵池11座。“利用‘港灣式’地表水泵池灌溉,畝均用水量由70立方米下降到45立方米;過去機井用22千瓦出水量70立方米的泵,現在‘港灣式’地表水泵池用11千瓦時出水量90立方米的泵,畝均用電量由22千瓦時下降到6千瓦時,畝均灌溉時間由1個小時縮短為半小時。”說起“港灣式”泵池的好處,新建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多儉打開了話匣子。
李韜告訴筆者,通過推廣“港灣式”地表水泵池,不僅縮短了灌溉時長、節約了30%至40%的水量,還有效降低了灌溉成本,讓農戶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高臺縣“港灣式”泵池的推廣運行,不但切實為灌區超采治理開辟出了“新路子”,還有效打通了群眾節水增收“快車道”。
據了解,在駱駝城灌區已建成55座“港灣式”泵池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新建29座,累計達到84座,增加地表水覆蓋面積0.58萬畝,累計達到1.68萬畝,可置換地下水400萬立方米以上。同時,積極爭取水利和涉農項目資金,在其他灌區修建更多泵池、覆蓋更多面積、關閉更多機井、壓減更多地下水。為破解地下水超采和自備水源井關閉后小區綠化難題,高臺縣還利用友聯,三清渠等骨干渠道穿城而過的優勢,修建“港灣式”泵池11座,分別解決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高臺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職業中專、縣人防工程等675畝園林及小區綠化灌溉用水。
做好“節水文章”,守好“生命之源”。高臺縣將繼續落實“四水四定”原則,聚力優配水、抓節水、保供水、防水旱,高站位謀劃實施項目、高水平系統治理超采、高標準打造智慧樣板、高效率服務“三農”發展,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新標桿,為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貢獻“水”力量。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