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站在俄亥俄州揚斯敦鋼鐵廠門口抽煙的約翰,絕對想不到自己會成為人類學論文里的標本。如今這位前軋鋼工每天開12小時Uber,后備箱里還塞著當年工會頒發的二十年工齡獎章。他說這玩意兒現在唯一的用途,是提醒女兒千萬別相信政客嘴里關于制造業的童話。
一、華爾街的魔法:把鐵水變成代碼
當貝森特財長在CNBC鏡頭前侃侃而談實體經濟重要性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銅價正在暴跌。這個細節像極了2025年的黑色幽默,華盛頓的政客們左手舉著《芯片法案》宣布制造業復興,右手卻在資本市場的賭桌上瘋狂做空工業金屬。
看看迪爾公司最新財報就知道什么叫魔幻現實主義。這家農機巨頭一邊裁掉1.2萬名流水線工人,一邊花2億美元給自動駕駛拖拉機裝ChatGPT。被辭退的老技工麥克在TikTok上發視頻冷笑,說這些鐵疙瘩根本開不進艾奧瓦州板結的玉米地,倒是很適合擺在硅谷風投的展廳里當裝置藝術。
所謂制造業回流,本質上是個大型障眼法。1979年全美還有1950萬工廠藍領,到2023年只剩下1290萬。新增的所謂高端崗位,就像把魚香肉絲里的豬肉換成龍蝦——看著高級,可建筑工地的老王們根本吃不起。
二、關稅游戲里的數學陷阱
帕爾儀器公司的財務總監琳達給我算了筆狠賬。歐洲進口的耐腐蝕鋼板被加征25%關稅后,她每個月要多付4萬美元成本。這個數字剛好等于公司裁掉兩名質檢員的年薪。更荒誕的是,這些鋼板最終要做成實驗室設備賣給中國客戶——兜兜轉轉,關稅子彈打中的全是自己人。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顯示,關稅讓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多掏800美元。聽起來不算多?但請看看克利夫蘭的二手車市場,2019年的福特F150標價1.8萬,現在同款車齡的車敢要2.5萬。修車工杰森說得好,政客們加征的哪里是關稅,分明是窮人的生存稅。
奶農湯姆的遭遇更扎心。他的牧場被迫轉型做手工奶酪,因為鮮奶收購價跌得比華爾街股票還狠。現在他每天要記住36種霉菌的培養溫度,而二十年前他只需要知道怎么把擠奶器扣上牛乳房。這叫產業升級?我看是生活降級。
三、鐵銹帶的血色循環
走在底特律廢棄的克萊斯勒工廠里,能聽見歷史在打臉。墻上褪色的標語還寫著我們制造美國夢,地上散落的防護面具卻積了十年灰塵。年輕議員們吹噓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實際招工量還不夠填滿半個車間。
看看納斯達克的K線圖就知道資本的真實態度。2025年科技股集體跳水20%,但做空工業指數的基金規模反而暴漲45%。華爾街之狼們早看透了,所謂制造業復興不過是選舉季的臨時道具,散場后連龍套盒飯都不會留。
更可怕的是這場游戲的代際傳遞。約翰的女兒艾米麗現在德州農工大學讀數據科學,她導師剛接了個軍方項目——用AI算法優化無人機轟炸路徑。當年約翰的父輩在煉鋼爐前鍛造鐵甲洪流,如今艾米麗在電腦前編寫殺人代碼,這算不算另類產業升級?
四、被篡改的工業基因
歷史總是押著相似的韻腳。十九世紀曼徹斯特的紡織女工不會想到,她們發明的流水線會成為埋葬自己的工具。如今亞馬遜倉庫里的分揀機器人,正在對藍領階層進行數字版圈地運動。
德國魯爾區的教訓就擺在眼前。當年政府砸錢搞的工業4.0示范區,現在成了元宇宙體驗館。當地導游的解說詞很犀利,說這里展示的不是未來工廠,而是人類如何用科技給自己造棺材。
回看美國鐵路大罷工事件就更懂了。拜登嘴上說著支持工人,轉身就簽了強制復工令。這套把戲華爾街玩了二百年,從洛克菲勒到貝萊德集團,劇本都沒換過——先捧紅某個產業,吸干血肉再丟棄骨架。
五、突圍還是沉淪
站在圣路易斯拱門俯瞰密西西比河,貨輪依然在運輸中國制造的挖掘機。這些鋼鐵巨獸將要拆掉美國老舊的化工廠,然后在廢墟上蓋起跨境電商的物流倉庫。資本永不眠,它只是換著姿勢收割。
約翰說他最近在學中文,因為Uber上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這個55歲的老工人發現,年輕人討論的不再是汽車或鋼鐵,而是TikTok網紅和比特幣。或許這就是最殘忍的現實——當整個國家把實體經濟做成了行為藝術,流水線終將變成歷史博物館的展品。
而華爾街的交易大廳里,做空美國工業指數的賭局還在繼續。資本大鱷們舉著香檳慶祝又一輪收割完成時,沒人聽見鐵銹帶生銹的管道中,傳來當年工業血液最后的嗚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