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德國舉行的202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國家能源集團充分展示了自身在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培育綠色發展新興產業的成就,包括數字技術和能源技術、氫能燃料電池及工業人工智能等領域具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此前不久,「能見」曾報道,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閆國春表示,國家能源集團將在2030年建成人工智能生態和運營支撐體系,全面賦能產業應用,從而打造具有國能特色、引領能源行業的“AI+能源”新模式。
國能集團表示,將爭做行業“頭雁”,強化人工智能頂層設計,制定國家能源集團數字化轉型規劃,將“AI+”行動列入十大轉型工程之一,發布國家能源集團“AI+”行動計劃,規劃國家能源集團產業譜系下的人工智能應用域,并部署了基礎設施、重點攻關、行業引領三類50余項關鍵任務。
而從開年一季度勢頭來看,這艘能源航母的確正在數字化轉型領域全面推進。
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科環集團國能智深公司自主研發的全國產分散控制系統EDPF-GNu系列產品通過工信部電子五所鑒定,硬件國產化率為100%,標志著該系統實現了完全安全自主可控。
EDPF-GNu系列產品是依托國家能源集團重大科技專項《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研制及應用》項目、基于核電非安全級控制系統的硬件要求自主設計研發的全國產化核電DCS系統。
EDPF-GNu系列控制器搭載高性能國產芯片,該系統硬件國產化率100%的認證極大提升了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未來將應用于全國產百萬千瓦級核電DCS項目,為核電安全提供硬核支撐。
科環國能智深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旗下企業,深耕工業控制領域40余年,是國務院國資委評選的“科改企業”和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該公司深度融入國家能源集團以全球最大電力裝機規模所創造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場景,作為國產化先鋒,該公司從最早開展國產DCS研發到如今實現全產業鏈國產化。
2024年,科環國能智深牽頭主編的行業標準《火力發電廠智能控制系統技術規范》發布并正式實施,標志著國家能源集團牽頭自主研發、首次應用并規模化推廣的火電iDCS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
事實上,發電行業智能化并非一帆風順。盡管我國汽車、鋼鐵等流程型制造業智能化成熟度較高,但發電行業卻由于流程復雜,地域差異較大,調峰要求較高等因素,大幅增加了智能化的難度。
從2017年開始,科環國能智深承擔起智能發電運行控制系統(ICS)的研發工作。2018年7月,業內首套ICS在東勝電廠1號機組正式投運。近一年后,2號機組及廠級ICS也正式投運。2020年12月,ICS經過迭代更新升級形成新一代全自主可控iDCS。
DCS即:分散控制系統,堪稱電廠運行的“神經中樞”。它管理著數百個系統、近萬個設備,能夠對發電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與運行控制,是電廠高效經濟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DCS被國外壟斷,直接威脅我國能源安全。
從內蒙古鄂爾多斯起步,科環國能智深研發的iDCS累計在全國各地的火電廠應用達到100臺套。
除火電外,科環國能智深的研發技術10余年來在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地熱發電、煤礦生產、煤化工等領域均已廣泛應用。截至目前,該公司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控制系統已經大規模推廣應用至300兆瓦、600兆瓦、1000兆瓦等各等級發電機組上,先后在各類工程中應用超過3500臺套。
例如,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重磅水電工程的瑪爾擋水電站2025年3月投產發電,該電站即配備了科環國能智深研發的全國產DCS系統,掌控了安全主動權。
2025年,我國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漳州核電1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其DCS即采用了科環國能智深基于成熟大型火電控制系統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核電分散控制系統——EDPF-NU平臺。
由于核電行業對安全性要求極高,因此EDPF-NU平臺均為自主研發,特別是控制器同步、系統自診斷、時鐘同步和數據存儲等功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同時,漳州核電現已開工建設的4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DCS也同樣均采用科環國能智深研發的EDPF-NU平臺。此外,全球首套陸上商用模塊化核電小堆“玲龍一號”——海南昌江小堆DEH系統也應用了EDPF-NU平臺。
目前,科環國能智深國產化新產品的研發應用正加速推進。該公司已對173臺套進口品牌主機DCS和129臺套進口品牌DEH(汽輪機數字電液控制系統)進行了國產化替代改造。
與此同時,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另一家聚焦智能化的科創企業科環國能智深也在開疆拓土。日前,國能集團旗下國能信控與上海電氣電力電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聚焦構網型儲能、虛擬電廠、數字孿生等前沿領域開展聯合攻關,打造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標桿項目,推動儲能技術與數字化創新深度融合。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成立于2003年的國能信控是國能集團旗下新能源工控及配套系統和智慧能源領域整體方案提供商,是國內風電變槳控制系統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也是國內最早從事能源數智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2024年,國能信控新簽合同、營收、利潤等主要經營指標、風電變槳年度產銷量和儲能系統年度產量均創歷史新高,且成為集團重組以來第一家成功改制的企業。
同時,國家能源集團 “復雜發電工程數字化設計建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也在近日順利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開發出完全自主可控的 BIMBase圖形引擎,實現了引擎及平臺的全國產化,完成了在新能源、水電、火電等 典型發電工程的示范應用,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該技術已在國能集團旗下的龍源電力山西靜樂娑婆風電項目、安徽霍邱縣馮瓴鎮100MW漁光互補光伏項目、大渡河金川水電工程項目、浙江公司舟山電廠三期項目以及廣東公司惠州二期工程項目上應用。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這一頂層設計為能源產業智能化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國家能源集團表示,下一步將瞄準能源革命前沿領域,向風電大模型研發攻堅,為“沙戈荒”大基地智慧賦能,持續推進發電工程全鏈條數字化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