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離婚率攀升至43.5%,彩禮糾紛占比超過28%。
李阿姨坐在咖啡廳卡座里,手上的金鐲子碰撞出清脆響聲:"我們家娶媳婦有規矩,30萬彩禮是底線。"
我握著溫熱的拿鐵,看著對面精心燙卷的灰白頭發,突然想起上周在小區看到的情景——這位準婆婆開著老年代步車,把物業發的免費雞蛋往懷里塞了六盒。
未婚夫張昊在桌子底下踢我,眼神里帶著哀求。他上個月剛給我看過銀行卡余額,公積金貸款壓得他連游戲皮膚都不敢買。
當晚家族群里炸開鍋,二姨發來語音:"現在正經姑娘誰不要彩禮?"三舅媽甩出抖音視頻:"河南某縣彩禮地圖曝光,38.8萬起步!"
我打開電腦搜索"中國彩禮糾紛判決案例庫",2019年至今的1287份判決書中,有463例涉及返還彩禮,最高金額達到72萬元。華東師范大學婚戀研究所的報告更觸目驚心——每10對離婚夫妻,就有3對因彩禮問題埋下隱患。
第二天清晨,我給張昊發了三條微信:"轉你媽銀行卡號""幫我約房產中介看房""今晚陪我去趟律師事務所"。他永遠不會知道,我在他午睡時看過他母親的微信,那些"找個外地媳婦便宜""先哄著懷上孩子"的聊天記錄,像釘子扎進眼睛。
三個月后,當張昊收到法院傳票時,我正在新買的公寓里簽裝修合同。陽光透過落地窗灑在茶幾上,那里放著三份文件:婚前財產公證、彩禮資金流水單、以及他媽在麻將館說"外地人好拿捏"的錄音證據。
婚姻從不是扶貧項目,彩禮更不該是道德綁架的籌碼。
當愛情變成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是該堅持傳統還是守護尊嚴?或許每個在彩禮迷局里掙扎的人,都需要先看清那張藏在紅蓋頭下的,究竟是真心還是算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