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以“婆媳”為主題陳年綜藝又一次激起眾怒。
“婆媳”一詞,似乎天然與“不和”搭配。當農村“惡婆婆”搭配漂亮的明星媳婦,沖突感直接拉滿,以至于11年過去,無數網友依舊為被欺壓的媳婦們忿忿不平。
2014年,《明星到我家》節目組邀請了秋瓷炫、張柏芝、黃圣依和李金銘4位女明星,讓她們以“兒媳”的身份,“嫁”到云南農村在這里生活3個月。
在婆婆面前,女明星們失去了光環,要干活,不能吃飯,還要被催生和刁難。有網友稱這檔節目為現實版《盲山》,如果沒有鏡頭跟拍,她們恐怕真的無法走出那座大山。
不久前,李金銘當年的剩飯被婆家保留至今的消息,再次被翻出,擔心的網友又一次攻占了李金銘的評論區,只得到“沒有,沒有人傷害過我……”的回答。
如今再回看這檔節目,會發現這更像是一部女性苦難傳承的紀錄片,真正走不出大山的,其實是那群婆婆。
■婆婆的下馬威
這檔節目最荒誕的地方在于,很多時候村民的表現,會讓你覺得,他們并沒有把這當作一檔綜藝。
他們真的相信,進入村里的女明星,是能永遠被“奴役”的兒媳婦。
節目的第一期,就是“新媳婦”進門。
雙方見面之前,節目組收走了女星們的錢包,未來三個月她們所有的開支都需要由婆家提供。
被問到希望“新媳婦”是怎樣的,幾乎每對公婆都提到了“不要懶兮兮的”“勤勤懇懇”“漂亮又能干”……
適應當地習俗是女星們融入家庭的第一道坎兒。
李金銘的“家人”們圍成了一道人墻,在路上擺滿了纏著大紅花的火鉗、扁擔和掃帚。
沒有任何提示的李金銘,摸索著挨個撿起來這些物件,每撿起一個,大家都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這預示著媳婦日后甘愿承擔家庭的勞作。
黃圣依在進門第一天直接被“催生”。在村民的意識里,結婚意味著必須要延續香火。
在親生父母前都沒跪過的黃圣依,在西南的山村里,跪著敬茶改口叫“爸媽”。“婆婆”不忘囑咐她:“我兒子在外打工,今后家里的活都需要你來干。”
在家宴上,親戚給黃圣依夾了一顆代表了“早生貴子”的蓮子。提起生孩子,女人們便打開了話匣子,長輩催著:“你快生個大胖小子,你看你‘嫂子’也生了個女兒,所以說我們家傳的這個,要失傳了。”
媳婦進門第一天不能吃婆家的飯,也是當地的習俗之一。
毫不知情的秋瓷炫只能眼巴巴坐在飯桌上當個陪襯,有些長輩逗她讓她吃兩口,她實在沒忍住,拿起碗筷剛扒拉了兩口飯,家里人就迅速貼耳提醒她:“不是說了,媳婦第一天不能吃婆家的飯嗎?”
等酒席散了,留下一院子的杯盤狼藉,剛被教訓過不能吃飯的秋瓷炫需要獨自收拾。
“婆婆”看著獨自洗了幾大盆碗筷的秋瓷炫,內心歡喜:“‘兒媳婦’來啦,我就可以解放了,我就不用干那么多家務嘛……太幸福了!”
這些曾經被當作重要禮節的習俗,在如今看來多少有些不可思議。
“嫁娶”在普通家庭中是大事,很多地方都選擇沿用老一輩的傳統,來展示婚禮的正式程度。
在江浙一帶,有的新娘需要坐在簸箕或竹筐里,期間可以吃飯喝水,但不能離開簸箕,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
圖源:@天空的云
這些婚俗的目的和婆婆們的期待一樣:希望兒媳能夠聽話懂事。
兒媳太有個性對家庭來說是個災難,磨性子的習俗只是一切的開始,往后的每一天婆婆們都在嚴格履行規范兒媳的規矩。
■被刁難的日常
在村里生活,免不了和土地、家禽打交道,農村的女性如果無法克服困難,是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媳婦的。
“婆婆”拉著李金銘參觀家里的家禽,但她極其害怕帶羽毛的動物,平時連雞毛撣子都不敢看。
村里的女人沒人怕這些,“婆婆”不以為然地拉著她往雞圈走,直到李金銘嚇到蹲在地上哭才作罷。
新媳婦不僅要無所畏懼,還要能圍著灶臺轉,她們是承接廚房的唯一候選人。
8點半起床的張柏芝,已經引起“婆婆”的不滿了,洗漱換衣都成了多余的動作,趕緊鉆進廚房為一家人做早飯才是第一要務。
“三嫂”跟在后面抱怨道:“我們已經等了4個小時了。”
媳婦如果不做飯,全家寧愿等著挨餓也不愿動手,廚房成了只屬于媳婦的領地。
村里每家每戶都是人丁興旺,把家族里每位長輩牢記于心也是媳婦的必修課。
柏芝的6個“嫂子”和“嬸嬸”圍坐在飯桌上,只給她這一次機會認人,之后再叫錯就罰她上山采茶。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未生育的媳婦也要承擔家里的育兒責任。
語言不通也從未帶過孩子的秋瓷炫,在超市和年幼的小外甥女一起被“婆婆”扔下,她需要照顧孩子的同時完成采買的任務。
大哭大鬧的小外甥女引來超市不少人的圍觀,為了盡快安撫她,秋瓷炫抱著孩子滿超市跑。等她體力耗盡結完賬走出來,才發現原來“婆婆”只是站在門口等她。
這些任務看起來都像是為了故意為難媳婦而設置的,本可以一家人中誰都能參與的勞動,變成了媳婦非做不可的。
有網友在父親去世兩年之際,清明節回家掃墓,期間婆婆沒有問過一句關心的話,只有在返程當天才發了個消息讓兒媳買點東西。
婆婆有兩個兒子,自己還是孕早期回的娘家,她不明白為什么一大家子都能買的東西,為什么還要一個不在家還懷了孕的兒媳做?
圖源:@永遠吃不飽
買東西事小,但總有種讓人寒心的感覺,家并不是離了媳婦就要散,但有些活兒卻是除了媳婦沒人干。
女性的悲喜似乎突然在婆媳間不相通了,還有人因為矛盾憤怒退出婆家群,母親說她“變得沒有人性”,她無法理解母親的行為,因為母親曾經被奶奶欺負到流產,如今卻還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圖源:@陽光暖暖
為何這種獨屬于婆媳之間的矛盾會如此嚴重?
在熬成婆婆之前,其實所有人都是同一個身份——媳婦,為何自己淋過雨還希望這場雨蔓延到下一代?
■一場女性悲劇的傳遞
在節目中,很少有男性身影的出現,他們大多數只出現在餐桌上,定時定點上下班,家務和農活大多數都是由女性承擔著。
除了“婆婆”和明星“媳婦”之外,通常家里還會住著“嫂子”“姑姑”,繁重的家務和農活可能就會出現分配不均的情況。
李金銘的“嫂子”比她年齡小,兩人平時關系還算不錯,但因為家務,兩人爆發過一次激烈的爭吵。
先前,李金銘和“嫂子”比賽采茶,輸了的李金銘愿賭服輸,硬著頭皮忍受豬圈的臭氣完成了打掃。
可在后來的一次比賽中,“嫂子”卻失信了,她輸了要洗全家人的衣服,但覺得太繁重,堵在金銘臥室門口,生拉硬拽著“弟妹”必須一起做。
李金銘本想佯裝不同意逗逗“嫂子”,但她對“嫂子”過于認真的推脫有些難過,回想起自己掃豬圈時,并沒有人來幫她。
家務成了燙手山芋,誰心里都明白這是個爛攤子。
性別分工雖然到現在有很大的改善,女性能干的事更多了,但做飯、洗衣、帶孩子……在大多數的農村家庭里還是屬于女性的基本工作。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研究團隊自2021年3月在河北、陜西、山東、湖南、浙江等5省10村深入開展了“農民視角的鄉村振興”研究,發現在每個年齡段,男性對農業外現金活動的參與率都高于女性,而女性“只做家務”的比重都顯著高于男性。
在村里,妻子和丈夫的工作中間還是像隔著一堵墻,對于女性“應該”承擔的這部分勞作,男性成了輔助的角色。
于是這部分的辛苦成了只在女性之間流動的壓力,她們將所有的情感寄托給了身邊的女性,她們之間的關系千變萬化,互幫互助也互相埋怨。
當自己經受過很苦的日子,卻發現與自己身份相同的另一位女性得到了偏愛,曾經受過的苦好像成了一種沒必要的苦,一種挫敗和憤怒會讓人變得蠻不講理。
黃圣依在喂豬時下起了小雨,細心的“公公”在旁邊為她撐傘,“婆婆”呆呆地看著,回想起自己剛嫁進門時,沒有人這樣關心自己,她有些嫉妒“兒媳”。
秋瓷炫第一天被長輩提醒不能吃婆家的飯,“婆婆”為她解圍:“沒事,現在沒那么封建了,可以吃。”但談到自己出嫁時,沒人替她說話,所有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在未見面時,“婆婆”談著對兒媳的暢想,說家里所有的活就有人干了,“公公”在旁邊插嘴:“那不得累死她。”“婆婆”有些生氣:“我都是這樣干的,怎么會累死?”
她們是觀念的受害者也是傳遞者。
但當一個接受過更高教育、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帶著更新觀念的“媳婦”參與到她們生活中時,她們放棄了用“刁難”和“憤怒”來證明自己,轉而開始展現出本就善良的一面。
比起和自己生活了十幾年的家人,在某些時刻,或許只有這些“外來媳婦”才真正看到了她們。
■趨于本能的女性互助
由于繁重的家務和農活,“婆婆”們的愿望和夢想都排在“生活”之后,很多年因為家庭而讓步的心愿,“媳婦”們都幫她們實現了。
黃圣依把擺攤賺到的錢悄悄塞給“公公”,囑咐他要親自給“婆婆”買個禮物。
得知“婆婆”很喜歡和姐妹聚會,黃圣依就主動擔起了照顧阿姨們的任務,領著她們做瑜伽,接觸這項新鮮的運動,讓每個人臉上都掛著興奮的笑。
晚飯期間,“公公”拿出金項鏈,他這么多年一直知道妻子的愿望但沒有行動,如今兒媳婦給錢,他樂于做那個送禮物的好丈夫。很少有親密舉動的“婆婆”破天荒地親了親“公公”的臉頰。
那一天,曾經有些嫉妒“媳婦”的“婆婆”,和黃圣依抱在一起哭成了淚人。
翻開“公婆”的結婚證,李金銘才發現第二天是他們結婚26周年的紀念日,她決定讓大家重視起這個日子。
“公公”平時因為工作原因,不常回家,從未過過紀念日。“婆婆”有過一段獨自把兩個兒子拉扯大的階段,還生過一場大病,熬過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的艱難時刻,但感謝的話一家人似乎從未說出口。
李金銘選擇通過鏡頭采訪,讓“婆婆“為家庭做出的犧牲通過家人之口講出來,讓家人說出這么多年以來欠“婆婆”的一句“我愛你,謝謝”。
她號召所有家庭成員聚集在民政局,這次,“婆婆”在愛與肯定中和“公公”第二次結為夫妻。
在節目的最后幾天,“媳婦”們把“婆婆”接到了自己的家鄉。
黃圣依記得給“婆婆”講述上海有88層高樓時她眼里的憧憬,也記得在同學聚會歸來后醉醺醺的她開始說起自己有個演員夢。
于是,她們去看了東方明珠塔,黃圣依大方地向所有粉絲介紹:“這是我婆婆。”在工作時安排攝影師帶著“婆婆”一起拍照,請求雜志編輯盡量把“婆婆”的照片也刊登出來,這樣她就能帶著雜志回村給姐妹們看。
女性共同的處境會激發出一種天然的同理心,它會跨越地區、生長環境甚至是語言。
秋瓷炫帶著沒走出過大山的“公婆”來到了韓國濟州島,眼前的景象從群山環繞變成了碧海藍天,“婆婆”就算是暈船嘔吐,臉上的笑容也沒停下過。
他們還去拜訪了海女的家,海女是日韓一帶海島上從事潛水捕撈的女性漁民,她們至今都在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沒有氧氣罐的情況下,只身潛入大海幾十米處,徒手捕撈海鮮來賺錢養家。當“婆婆”親眼看到群體中不乏有許多上了年紀的女性,她流著淚用斷斷續續的并不標準的普通話說:“別去了別去了,年紀太了,太辛苦了。”
雖然婆媳之間有過許多互相看不順眼的時刻,但帶著希望對方開心的目的,逐漸真心交換真心,她們用感動的眼淚互相填滿了彼此的心。
知道秋瓷炫的父母很早就離了婚,年幼的妹妹很小就去世了,親生母親一直因此埋怨著她,她從未感受過來自父母的愛,“婆婆”開始自學做韓國料理,在離別前的最后一晚,特意在房間放滿了氣球,根本不會說韓語的家人也在墻上貼上了韓語的“我愛你”,還特意訂一個有全家人小人的蛋糕,秋瓷炫也在當中。
比起婆媳,她們之間更像是母女,“婆婆”給了她只能由母親傳給女兒的手鐲,家里的房間永遠為她留著。
張柏芝在錄節目期間生過病,還不得已飛回香港看病,那些“刁難”過她的嫂子嬸嬸記得她胃不好,送了蜂糖和草藥調理身體,還記得柏芝的母親喜歡吃土雞蛋,準備了一大筐讓她帶走。
最后“婆婆”送了她一盒首飾,說:“這是女兒出嫁的時候母親才會準備的。”
婆婆們看似“天生”的惡,其實是不友好的規矩和“傳統”塑造出來的,因為祖輩們“向來如此”讓所有人覺得這么傳承下去是對的。
如果有得選,如果能夠逃離母職,相信她們愿意把目光投向更廣闊的世界,帶著善意和憧憬活下去。
和婆婆們類似的,有很多人發現母輩雖然雖然已經活了很大年紀了,卻依舊有很多“第一次”沒嘗試。
有的媽媽年輕的時候是追星族,但卻不愿花一筆錢用在自己身上,女兒就拉著她去看了張學友的演唱會。
圖源:@D號恒真式(回歸現生版)
有的公婆做了一輩子農民,兒媳帶著他們走出了農村,在地里勞作了大半生他們卻在植物園里像個孩子一樣問個不停。
走在大學里,婆婆感慨自己連小學都沒上過。
圖源:@小輝姐日記
沒讀過書是許多母輩們共同的遺憾,讓60歲的婆婆去上老年大學,或許無法有什么大成就,但總歸當了一把“大學生”,她們也終于能乘上時代的便車,到達理想之地。
圖源:@丫丫日記
改變觀念或許任重道遠,時代所塑造的苦難或許不會輕易消除,但如果有機會,請帶她們走出那間廚房,走出大山,或許在新世界里,她們會把自己還給自己。
監制 / 費加羅夫人
微博 / @費加羅夫人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