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奧克蘭男子發了一段自己拍攝的視頻,結果在網上被人罵慘。
視頻記錄了他和一位奧克蘭理發師之間的沖突,盡管他振振有詞,大部分人卻覺得他過分。
這兩天,視頻又被標注為“有權利的毛利人種族歧視印度裔理發師”,被新西蘭網友進行“二創”,引發了廣泛討論。
理發不滿意升級為種族辱罵
視頻拍攝于奧克蘭中區Three Kings地區的一家3Kings Barbers理發店。
視頻開始的時候,拍攝者已在激情罵架中。
而對方,也就是印度裔理發師,則無可奈何地在打電話(報警),旁邊還坐著一個顧客。
“你剛才對我說什么?”男子說。
“你快報警啊。我就是要求退錢,你這個蠢貨(dumb c***)?!?/p>
男子認為,理發師把他的發型剪壞了。
更為關鍵的是,他指責理發師“是故意剪壞的”。
印度裔理發師被他罵到沒脾氣,只管自己打電話叫警察。
這名男子跟著理發師在店里轉了一圈,第二次試圖索還理發費。
然而,理發師堅決拒絕退錢,“我為什么要退你錢?”
“不退錢就錘暈你!
這激怒了拍攝中的男子。
他開始一大段種族辱罵。
他嘲笑理發師的口音,宣稱理發師不該在新西蘭,并強調“這是我們的土地”。
男子聲稱自己的姐姐是一名職業理發師,已經干了17年,意思就是理發師的水平不行。
視頻最后,這名毛利男子離開理發店時,對理發師進行了人身威脅,聲稱要“錘暈他”( 'knock him out')。
對印度人的歧視正在變嚴重?
自2006年以后印度進入新西蘭前三大移民來源國后,就再也沒有退出過前三。
2023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印度裔人口已超越華裔,成為新西蘭第三大族裔。
新西蘭共有292,092人來自印度社群,自2018年以來增加了22%。
最近一段時間,印度人抱怨在新西蘭被歧視的案例還真不少。
不過,這些抱怨一般都在社交媒體平臺,通常不會被RNZ、Stuff等主流媒體報道。
前不久,一個印度裔發帖稱,他和妻子第一次去南島度假,10天自駕,大部分人都挺友好,但是在基督城某著名旅游景點遇到了一件困惑的事情,懷疑是否遭遇了隱性種族歧視,讓大家幫他判斷一下。
他說,游覽中,遇到一位毛利裔工作人員,負責景點某區域的管理。
這位工作人員熱情且健談,與每位游客互動,詢問他們的家鄉、感受并閑聊。
輪到這位游客和妻子時(他們在排隊等候時已被工作人員看到),工作人員卻突然打開MacBook,專注于屏幕,未主動與他們交流。
這對印度裔嘗試提問關于景點的事宜,但只得到簡短回應,工作人員始終低頭看電腦。
感覺不受歡迎后,他們選擇離開,而當后面來自新加坡的游客接替他們的位置時,工作人員立即合上電腦,恢復熱情地與新游客交談。
這讓他們感到疑惑,懷疑是否是被隱性種族歧視針對。
他強調,在南島的其他經歷都算好,其他新西蘭人也態度友善。
新西蘭印度裔:我們也有一部血淚史
其實,這并不怪印度裔敏感,新西蘭同樣有一部印度裔被歧視的血淚史。
1890年之后,新西蘭在白澳政策影響下,通過海關、種族檢查和移民法限制印度人入境,尤其是旁遮普地區的錫克人(多為幫英國打過仗的退役士兵)。
1920年代引入英語語言測試 ,表面中立, 實為主要為了限制非歐裔 。
一些人雖然在新西蘭安頓下來,政府卻長年拒絕他們接妻兒來團聚,團聚移民條件非常苛刻。
1945年后,越來越多印度人經營dairy和小商店,結果遭受排外運動。 一些地方政府與社區試圖通過限制營業執照、控告衛生問題等手段,打壓印度商人;有社區甚至發起請愿,要求“將商店清出市區”。
和其他族裔不同,印度人是為英聯邦賣過命的,包括參與了多個歷史上的戰爭。 新西蘭的印度人在多次戰爭中都有服役,卻在國家敘事中被遺忘。
在 紀念戰爭的活動中,他們常被“忽視” ,沒有受到什么歷史承認。
這些內容來自一本叫做《Invisible》的書——專門記述新西蘭的“排印史”的專著中。
該書作者為新西蘭學者Jacqueline Leckie。
歧視“經常是用一種微妙方式”
歧視也在演化。 一名29歲的印度男子最近也 分享了他在新西蘭遭遇種族歧視的經歷。
他兩年前移民新西蘭,認為實際體驗令他失望。
他表示,盡管遇到了一些友善的人,但整體經歷充滿了種族歧視事件,包括陌生人在街上辱罵、工作場所因口音或外貌受到異樣眼光和粗魯評論。
他提到在社交場合常被區別對待,有時是微妙的方式,如被忽略或被排除在對話之外。
有時是赤裸裸的歧視,比如被要求“滾回你的國家”。
盡管他努力融入當地文化,學習當地習俗,但仍感到疲憊。在印度長大的他從未覺得自己是外人,但在新西蘭即使過了兩年,依然覺得自己不被接納。
他向其他移民國外的印度人尋求建議和共鳴,詢問如何應對作為外來者的孤獨感以及種族歧視。
這篇帖子發布一天后獲得近1500個點贊。
評論區中,一些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國外遇到的類似種族歧視經歷,稱之為“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并建議他專注于工作、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忽視歧視并繼續前行。
關于這種微歧視,大家也應該小心那些喜歡說‘你英語說得真好’,‘你到底是從這么地方來的’這種話。
這類話是否包含歧視,需要根據場合、語調和說話者心態,來辨別是否在陰陽,不像直白罵人那么容易理解。
而今天視頻中這位毛利大哥的直白表述,當然是容易理解的。
據了解,目前奧克蘭男士理發店基本價格通常在40紐幣起。
復雜的剪刀剪發或者造型,大部分不會超過70紐幣。
為了幾十紐幣何至于要打人?理發糾紛視頻發布后,許多社交媒體用戶對男子的行為表示憤怒 。
有網友指出,理發結果不理想應通過寫差評或不再光顧解決,而非辱罵或威脅。
有人表示,即便同為毛利人,也不認同該男子的行為,強調種族歧視和“我們的土地”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
而視頻中的印度裔理發師也貼了一個回復。
他說,這個毛利男子因為不想付錢而發飆,他從未經歷這么糟糕的體驗,但是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介意他以后再來光顧理發。
ref: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605623/Haircut-unhappy-customer-New-Zealand.html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