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人民代表網訊(李強)近日,河北大廠法院夏墊法庭充分運用“廊坊經驗”,成功調解了一起涉及6份合同的復雜糾紛案件。廊坊某機械公司為表達對霍建峰法官耐心調解、化“兩難”為“雙贏”工作的誠摯謝意,特意送來一面印有“調解有方紓困局 法理共情護營商”的錦旗。
此案件起源是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期間,廊坊某實業公司與包頭某工模公司、某機電公司簽訂3份加工定做合同及2份產品購銷合同,負責供貨。其中產品購銷合同規定,糾紛在合同簽訂地仲裁解決。之后,包頭某工模公司和某機電公司合并為包頭某重工業公司。2014年2月,該公司與廊坊某實業公司簽訂產品加工訂貨合同,約定加工機械產品。同年4月,廊坊某實業公司更名為廊坊某機械公司。
2023年10月,包頭某重工業公司在包頭青山區法院起訴廊坊某機械公司,廊坊某機械公司提出訴訟時效抗辯。11月,青山區法院判決廊坊某機械公司支付49萬余元貨款及利息。執行時,廊坊某機械公司部分款項被扣劃,但仍欠38萬余元,進而被列入執行黑名單。2024 年7月,廊坊某機械公司向大廠法院起訴包頭某重工業公司,索要5份合同的102萬余元貨款,包頭某重工業公司以訴訟時效已過提出管轄異議。經法官解釋,廊坊某機械公司撤回關于 2 份產品購銷合同的起訴。
案件受理后,辦案人員仔細查閱卷宗發現,原被告雙方均為國有企業,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艱難階段,且此前已存在多起糾紛。若單純“機械司法”,將對企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于是,承辦法官制定了以調解促進和諧、化解矛盾的工作方針。盡管庭前調解未能促使雙方達成和解,承辦法官并未簡單判決結案。庭審結束后,辦案人員采用 “背靠背” 調解方式,通過電話、微信視頻及郵寄材料等手段,對相關證據逐一分析說明,仔細核對各項收結款項。同時,組織兩公司負責人進行“面對面”調解,針對雙方在事實認知和法律理解上的差異,多次進行解答。經過近一個半月的持續努力,歷經7次調解工作,雙方最終達成和解,愿意相互讓步、共克時艱。
此次案件的成功調解,不僅解決了企業資金回籠難題,盤活了富余資產,助力企業擺脫困境,實現了定分止爭、案結事了的良好社會效果,更是大廠法院積極落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發揮司法職能護航企業發展的有力體現。
編輯:丁潔(實習)
責編:白俊寶
監制:殷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