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觀新聞援引塔斯社報道稱,根據俄羅斯輿論調查基金會在3月28日至3月30日對1500名俄羅斯人進行的民調結果顯示,民眾對總統普京的信任度達到82%,認可普京工作的受訪者比例達83%。民調還顯示,60%的受訪者對政府的工作給予正面評價,自上周以來上升2個百分點,65%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的工作很出色。政黨方面,和上次民調相比,統一俄羅斯黨的支持率為47%,下降了1個百分點。
3月的莫斯科街頭,春寒料峭??肆帜妨謱m前,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正將一束鮮花輕輕放在無名烈士墓前。這名參加過二戰的老兵對媒體記者說:"我們需要一個像普京這樣能扛得住壓力的領袖。"這句話或許能解釋,為何在俄烏沖突持續兩年多、西方制裁如潮水般涌來的今天,普京的支持率依然穩如磐石。莫斯科大學社會學教授伊萬諾夫指出:"當整個西方世界都在高喊‘俄羅斯崩潰論'時,超市貨架上的面包價格只上漲了12%,地鐵依舊準點運行,這種‘如常'本身就是一種戰略威懾。"
普京(資料圖)
去年3月俄羅斯大選的時候,普京的得票率就高達87%,后來受到庫爾斯克戰事的影響,略微下滑了數個百分比,結果現在,別爾哥羅德被破,他的支持率為何又漲上來了呢?客觀而言,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或許跟特朗普的上臺有關。這場俄烏沖突,看似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紛爭,背后其實是美俄之間的政治博弈。原本美西方跟烏克蘭聯手,讓俄羅斯疲于應對,但在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之后,形勢就變了,他表現出了對俄羅斯的妥協,甚至開始圍著普京轉。
分析人士指出,普京支持率的逆勢上揚,與俄羅斯國內對國家主權的高度重視密切相關。自沖突爆發以來,西方國家通過經濟封鎖、外交孤立、輿論圍剿等手段試圖削弱俄羅斯的抵抗意志,但這種外部壓力反而激發了俄羅斯社會的民族凝聚力。民調中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當前的國際局勢證明了國家團結的重要性,而普京的強硬立場被視為捍衛國家利益的核心保障。
普京與澤連斯基(資料圖)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前幾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與“阿爾漢格爾斯克”號核潛艇官兵交流時表示,在不久前他曾經說過俄軍會進一步“收割”烏軍,但現在有理由相信,俄軍會將烏軍徹底擊潰。普京表示,俄軍已經控制了盧甘斯克99%的區域,在頓涅茨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的控制區也均超過70%,俄軍在全部戰線上掌握著戰略主動權,部隊每天都在向前推進。
俄羅斯之所以要將俄烏沖突繼續“打到底”,直到烏軍被“徹底擊潰”為止,其實當然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來說,在俄烏戰場上,俄軍目前在各個方向其實都占有一定的優勢,俄軍步步為營,每天都在取得新的進展,此時接受停火,對俄軍來說是有點“虧”的。另一方面,此次俄烏沖突,對于俄羅斯而言其實也是一個幾十年難遇的歷史機遇,如果不能畢其功于一役,那戰爭等于就白打了。因此,在得到更多的好處,并達到俄羅斯的戰略目的之前,普京顯然并不愿意輕易停手。
俄烏戰場(資料圖)
不得不說,也難怪普京現在如此有底氣和信心,現在的俄烏戰場上,俄軍的優勢確實是越來越巨大,甚至是呈現碾壓性的態勢,本來現在俄烏前線的大部分烏軍就已經瀕臨崩潰,面對俄軍的猛烈進攻越來越吃力,而不久前,庫爾斯克戰場上烏軍的大敗和大量被殲滅,更是讓烏軍再次損失了大量精銳部隊,信心嚴重受損。
在此背景下,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在圣彼得堡舉行的海軍發展會議上宣布,未來十年,俄羅斯將劃撥8.4萬億盧布(約合7300億元人民幣)為海軍建造新的船只和艦艇。普京說,向海軍提供新裝備并進行重新武裝,是因為俄羅斯面臨新的威脅和挑戰。普京在講話中還提到,在俄烏沖突中俄黑海艦隊的多艘艦船被擊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