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南方高教講堂第8場開講,本場主題為“探索‘醫學+’人才培養,助推新醫科建設”。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孫麗昕研究員主持。活動在廣東教育Plus、廣東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傳媒等平臺進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動結束,點播量累計4.2萬次。
01
活動介紹
孫麗昕作活動介紹。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明確指出,我國醫學教育還存在人才培養結構亟需優化、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醫藥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并提出以“四新”引領醫學教育創新發展,到2025年,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建立,培養質量進一步提升。醫學教育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當前,“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大力推進醫科與理科、工科、文科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醫學+X’‘X+醫學’等新興學科專業”成為醫學發展的重大趨勢,新醫科建設正積極呼喚復合型拔尖創新醫學人才。本次活動以“探索‘醫學+’人才培養,助推新醫科建設”為主題,打造我省高校醫科教師教學展示與交流平臺,“立足‘大健康’國家戰略需求與學科專業特色發展”,探索“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賦能新醫科建設。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孫麗昕研究員作活動介紹
02
教學展示
教學展示由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廣東省第五屆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李劼若主任醫師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治醫師、廣東省第六屆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張實呈現。李劼若從“小張的膝關節怎么了?”病例引出課堂內容,深入講解前交叉韌帶的解剖與組織結構、機制及病理改變、臨床特點和治療原則;張實通過腹內損傷的案例引入,圍繞腹內損傷的臨床表現、病生基礎和診斷思路展開了詳細教學。
李劼若老師現場教學展示
張實老師現場教學展示
03
學術沙龍
廣東工業大學生物醫藥學院院長助理鄭俊霞教授主持學術沙龍,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副院長、醫學教育處副處長、教授王淑珍研究員,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關節骨病外科主任林荔軍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原教務處處長曾元兒教授,廣州醫科大學教師教學發展與研究中心主任、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吳他凡副研究員參與研討。專家們分析了新醫科的內涵、國家戰略及政策導向,探索“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強力推進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的高校實踐,探討了“醫學+”人才培養理念和創新實踐。
學術沙龍研討現場
04
專題報告
廣東醫科大學副校長曾志嶸教授作專題報告《醫學教育數智化變革與挑戰》。曾志嶸剖析了數字科學技術革新為教育變革帶來的可能和教育數智化進程中面臨的挑戰與風險;界定了數字化教育和數智化教育相關概念,解析了高等教育數智化基本概念框架;詮釋了面向未來醫學的醫學教育數智化變革,并闡釋了廣東醫科大學在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建設和醫學教育的基礎建設、跨系統跨校跨領域跨學科的醫工融合、面向未來醫學場景的新醫科專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本次活動聚焦新醫科,探討“新醫科”建設的內涵和意義,聚焦“醫學+”人才培養,探討醫科與理科、工科、文科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探索醫學拔尖創新人才的高校實踐,讓我們對新醫科建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青年教師在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引發我們對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更深入的思考。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