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院長之前,岳偉華任北大六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院(所)長(分管科研),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撰文丨王曉
4月30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召開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會上宣布任命醫院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人選,任命岳偉華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衛生研究所)院長(所長),司天梅、董問天、石川為副院長(副所長),李秀華為總會計師;任命岳偉華為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黨委委員、副書記。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官網資料介紹,上任院長之前,岳偉華任北大六院(精神衛生研究所)副院(所)長(分管科研),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岳偉華 圖/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官網
1996年,岳偉華畢業于山東省濟寧醫學院精神衛生系,是該系成立后的第三屆學生。畢業初期曾在臨床一線工作兩年,1998年考入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將“生物精神病學”確立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此后,岳偉華赴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工作,并曾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岳偉華長期從事精神疾病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在
Nature Genetics,Lancet Psychiatry,Cell Discover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影響因子超過10的論文30余篇。
作為學者型醫生,岳偉華的科研成果斐然。她長期從事常見精神障礙(如精神分裂癥、抑郁障礙等)的遺傳易感性研究,采用臨床隊列結合分子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等手段,探索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精準治療。其團隊發現并驗證了中國人群中多種精神分裂癥易感基因,解析了相關分子通路;通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遺傳變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基因表達和腦影像特征的影響。
她和團隊還首次發現影響抗精神病藥療效個體差異的新型基因并建立療效預測模型,為個體化用藥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豐富的科研成果,岳偉華斬獲了多項榮譽,包括2012年獲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017年當選“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2018年以“精神分裂癥的遺傳易感性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此外,她還獲得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岳偉華曾表示,原創性科研是提升醫療實踐的原動力和引擎。她期待著用自己的科研發現為提升全國精神科的整體學科水平做出貢獻,幫助患者獲得更好的臨床治療。
與岳偉華“接棒”對應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陸林的正式卸任。
陸林是我國精神醫學和睡眠醫學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擔任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主任等職務。
陸林在精神心理疾病及睡眠醫學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系統性、開創性的工作。他提出了干預病理性記憶的新模式,開發了快速抗抑郁的新靶點,建立了在睡眠中治療精神心理疾病的新策略,改變了傳統的治療理念,對于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礙的防治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2012年5月,陸林正式擔任北大六院院長,他帶領醫院逐步實現跨越式發展,醫院在精神醫學專科排名、國家平臺建設、學科體系拓展等方面均取得突破。2022年,北大六院獲國家衛生健康委認定為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標志著醫院在醫教研防管各方面達到國內最高水平。
北大六院現為國家精神疾病醫學中心、國家精神心理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國家精神醫學質控中心三位一體的“國家隊”機構。
在新一屆行政班子任命宣布會上,陸林作為上一任領導班子代表,深情回顧了任職以來與全院共同奮斗的歷程,他相信,在新班子的帶領下,北大六院一定能持續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邁向新階段。
新任院長岳偉華表示,將以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為發展契機,不斷提升就醫體驗、強化醫療安全、大力發展學科建設、搭建人才成長平臺、推進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北大六院高質量、內涵式、可持續發展。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