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個家長朋友向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么重點大學的學生自殺的就比普通的大學多?而似乎從來沒有聽說過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選擇自殺的?這個現象好像確實是存在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說也許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在爭強好勝方面,遠比普通大學的學生要強得多,他們相對來說也比較敏感脆弱,因此,也就比較容易有受到挫折感吧。而中國目前的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生,他們基本上是普通學校里成績最差的那類學生,他們平時只聽到批評與責備的聲音,而極少聽到表揚的聲音,他們長年習慣了被人冷落,被人指責,被人墊在底下。早已經沒有那么敏感脆弱。他們常常視挫折為家常便飯。因此,他們遇到類似的人生問題的時候,內心沒有那些成績突出的學生那樣糾結。這個判斷不僅有心理學的依據,還有我自己個人的人生體驗。因為,我小時候就是差生,不僅成績差,而且不敢與人接觸,甚至也不敢坐車。從來不敢獨自去商店買東西。大約七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去商店替奶奶打醬油,手里拿著兩角錢,幾乎都捏出了汗水,卻始終不敢向售貨員開口打醬油的事情。我這個怯弱、內向與羞澀的性格,自然在學校里是不可能會有露臉的機會的。不僅從來沒有上舞臺的機會,而且在班上被提問的機會也極少。與那些成績輝煌的同學相比,我幾乎就是灰色兒童。然而,我當時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我知道自己處于弱勢,但是,我對世界的理解卻是準確到位的。即使是現在,也沒有感覺小時候是多么幼稚。那時理解的世界,仍然在支撐著我現在的生活與工作。
的確,差生也有許多人生的優勢,就是表現為遇到困難與嚴峻的人生挑戰的時候,特別有耐性,特別能夠抗頂,特別耐磨泡。我小學與初中的時候,耳朵都不知道被多少教師拎過,不知道有過多少次被大眾嘲笑過,被當眾羞辱過。這些遭遇如果放到那些優秀學生身上,肯定是受不了,或許從高樓上跳下,或者會選擇喝藥,但是,在我這里,只是又增加了一層對心靈保護的堅韌的外膜。不是這類學生就沒有人的自尊,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感受,有自己獨特的處理方式。那時我也渴望被人夸贊,被人接納,被人贊同,可是我知道,那些都與自己無緣,我還是視被忽視,被冷漠,被壓制為常態。
我看愛因斯坦的傳記,知道他小時候也常常是這樣的。這類學生常常孤獨,但是,內心可能強大。俄國思想家別爾嘉耶夫也是這樣的人。他小時候甚至連十四行詩都讀不完整,而且記憶力超差,計算能力也是接近白癡。但是,他說他有一種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地方就在于只要是他感興趣的,而且給他自己閱讀與探究的書,他就能夠讀得很好。他在獨立自主而沒有人干預的情況下,學習的能力很強。他最怕就是別人的干擾。
今天讀了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的自傳文章《我只想抱一抱小時候的我》。文章敘述了他幼兒時候的苦難經歷。朱德庸作為漫畫家,堪稱臺灣第一人。然而,誰又知道他幼兒的時候,不,一直到現在都還有后遺癥的亞斯伯格癥,這是一種“沒有智能障礙的自閉癥”。因為有這個自閉癥,而遭受了一般小朋友所不可能會有的冷落、羞辱與痛苦。朱德庸說:“我小時候一直很不快樂,非常非常不快樂。小時候我感覺世界不是我的,但我又跑不掉。不管是我有沒有能力跑、懂不懂得跑,我都會卡在里面。”因此,“我對外面的世界沒有辦法、沒有能力,只能回到我的世界。我的世界里,一個是畫畫,一個是蟲子。院子里,所有的蟲子我都玩過,那畫面我現在都記得,一個小孩子蹲在墻角,一下子跑到這個墻角,一下子跑到那個墻角。只有在蟲子面前,我最自在,因為它們對我沒有威脅感,也不會不接納我。我不用在它們面前自卑,我和蟲子是平等的。”我讀著朱德庸的回憶,仿佛也看到了我小時候的情景。小時候與蟲子為伴的時間也不少。但是,我沒有朱德庸先生那樣嚴重的自閉癥。可是,同樣沒有的是朱德庸那樣的漫畫天才。我感覺自己自小就是一個非常容易被人誤解的孩子。我小學三年級與同學打籃球,盡管我非常努力奔跑,積極搶球,但是,幾乎沒有同伴會把籃球傳給我,哪怕我就在籃球架下面等著。有一次,我終于靠自己搶到了一個球,我憤怒地把這個球扔給了對方的隊員,結果對方隊員接我傳來的球后,順利地投進了籃框里,得分了。我們隊輸了。
我們隊的隊長非常憤怒,一氣之下告到班主任體育老師那里。我自然是受了批評,感覺我不能夠合作。其實,我并不是一開始就不想合作的,而是被冷落得太久了。我自小就是一個不容易獲得他人賞識的人,一直到自己讀了高中,甚至讀了大學,甚至工作了當了中學教師,甚至上了研究生,甚至甚至當了大學教師,以及做了大學教授。我一直是被邊緣的,我幾乎習慣了那種被人忽視與被人誤解的人生。不解釋,不抗爭,只選擇默默承受,但是,內心卻變得越來越強大,直到自己直面內心世界,獨自面對上帝,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世俗的偏見勢力能夠擊倒自己為止。
但是,作為一個研究教育的學者與大學教師,我有一種特別的感受與愿望,那就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千萬不要嘲笑與冷落那些看似有問題的孩子,也許他們就是天才。天才就是有重大缺陷的兒童,因為有缺陷,所以他的才能,他的能量才會偏重聚集在一個方面,使得這個方面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優勢。天才必定是偏才,必定是怪才,必定不是全面發展的那類人才。而所謂自閉癥,也許就是他屏蔽了許多無關的世界的干擾,而獨自享受著自己的世界,在這個只有自己能夠感受與理解的世界里,他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明白。他在這個世界就是自己王國里的國王。
現在的教育評價,一切以學生的分數為標準。其實學生的考試,不要說中國式的應試教育下的考試,即使是英國式的考試,只要是紙上的考試,都是有局限的。
今天讀到一篇文章。說英國有一間小學,在給學生發成績單的時候,信封里的成績單里還夾著一封發給所有的學生的信。
是這樣的寫的:
親愛的XXX同學:
你這次小學畢業考的成績已經附在這封信里了。對你的成績我們感到驕傲,我們覺得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這些考試成績并不能夠反映你是有多么的與眾不同。
出這些考試題的叔叔阿姨們并不像你在學校的老師一樣了解你們每一個人,更不會像你們爸爸媽媽一樣了解你。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們當中有些人才小學就已經會說兩種語言。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們已經熟練演奏音樂,能唱歌,會跳舞。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能給你的小伙伴帶來笑聲,你是一個值得小伙伴信賴的人。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也許能寫詩或者寫歌,甚至你球也踢得很好。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在家能把弟弟妹妹照顧得很周到。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去過多少美妙的地方,能說出多少美妙的故事和經歷。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是一個善良、有思想、可信賴的人。
考試不會告訴他們,你每一天都在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你的分數只能夠告訴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所以,分數只是分數,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分數而自豪,但是請永遠記住,人可以有很多種偉大的方式,考試絕對不是唯一的一種。
我想如果我的兒童時代,學校能夠有這樣的信夾雜在我那從來不理想的成績里,一定能夠寫到我的內心的優勢與長處。至少,我小時候就是“一個善良、有思想、可信賴的人”。我對這個世界還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我的記憶力與計算力都差,但是,我的想像力異常豐富,我能夠把自己的想法構想成一幅幅動態的生動畫面,我能夠想像出自己在別人眼中的真實模樣。我從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就開始寫日記,一直持續了近二十年,直到來廣州當上大學教師才中斷記日記的習慣。但是,我當差生的時候,這些文字,除了考試的時候作文有一點點優勢外,其實對我的升學并沒有什么幫助。有如我今天寫的博文,對我的工作業績與職務晉升也沒有什么幫助一樣。但是,今天我覺得這個能力對我的工作與產生社會影響力是極有幫助的。我的人生中大部分的樂趣來源于這種寫作能力與寫作習慣,這些事情,讓我總是感覺輕松自如,自信心十足。可當時幼小的心靈里,有誰知道我竟然有如此豐富的內心世界呢?其實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寫500字以上的信,錯別字與錯句還很少,但是,那時候沒有能夠發現我的這個能力。那時小學語文考試不用寫作文,只要你背誦背誦就可以得高分,而這恰恰是我的死穴。
今天我們更要告訴孩子,世界復雜多樣,信息時代,更是錯綜復雜,令人眼花繚亂,倘若你遇到一時一地的不如意,這并不代表你真的就不行,世界的錯判的可能性更大。一切盡自己的力量就好了,不要那么在乎名次,更不要強迫自己一定要事事爭第一,必要的時候,要學會甘心落后,特別是那本就不是你的長項的時候,更不要強迫自己與他人比較,要學會欣賞那個在某方面遠遠勝出你的人,這就是心靈鈍化的過程。對那些動輒煽情的感恩教育、感動教育,煽出孩子的眼淚,將孩子本來已經脆弱的心理世界,弄過過于敏感,未必就是真正健康的情感教育。學會理性思考與坦然面對復雜的世界才是出路。要知道,這個世界的公平永遠是相對的。別人對你的評價與認識,只是你整個人生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有時連冰山的一角都沒有。但是,如果你內心強大,一意孤行,總有一天,你會走出自己漂亮的人生之路。你的內心世界,你獨特的人生感受,別人怎么會知道呢?不知道又有什么關系呢?對外面的世界過于敏感未必是好事,淡定自然的前提必然是對外界的適當鈍化。一個人學會了傾聽來自自己生命深處的聲音的時候,他就成熟了,他就強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