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在1948年風云突變的東北戰場上,60軍起義后副軍長職位竟然空缺,毛澤東主席卻突然提到一個“給紅軍送過重禮”的國軍排長,這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故事?
60軍從抗戰時期的精銳部隊,到解放戰爭中投向人民解放軍,再到改編后面臨領導空缺,這一系列變化讓人好奇。
而主席點名的這個人,究竟是誰,又為什么能在關鍵時刻被選中?
1948年的東北,戰局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長春作為國民黨在東北的重要據點,駐守著60軍和新7軍,總兵力接近10萬。
那時候,解放軍已經掌控了四平,切斷了長春與沈陽的聯系,城里被圍得水泄不通。60軍本來是云南的地方部隊,抗戰時打過硬仗,比如臺兒莊戰役,傷亡慘重卻名聲在外。
到了1946年,這支部隊被調到東北,卻因為不是中央軍嫡系,處處受排擠。糧食、裝備分配不公,士兵們怨氣沖天。
尤其是184師,早就受夠了這種待遇,在海城率先起義,給了60軍其他部隊一個信號。
到了10月,錦州失守,長春徹底成了孤城。城里糧食沒了,士兵只能吃高粱、玉米,甚至煮黑豆充饑。新7軍還霸著僅剩的物資,根本不分給60軍。
軍長曾澤生看得很清楚,再守下去就是全軍覆沒,突圍也沒戲。
10月15日,他通過秘密渠道跟解放軍聯系上,兩天后,帶著182師、183師和軍直屬部隊,差不多26000人,撤出長春,宣布起義。
解放軍順勢接管城市,新7軍撐了兩天也投降了,長春就這樣解放了。這次起義不光讓國民黨丟了東北一大塊地盤,還給解放軍添了一支有戰斗經驗的部隊。
起義后,60軍被改成解放軍第50軍,1949年初開到吉林九臺整訓。整訓就是要讓這支從國民黨過來的部隊,思想上、紀律上都跟解放軍接軌。
可沒多久,曾澤生身體不行了,得去后方治病,軍里就缺了個管事的副軍長。
50軍有23000多人,三個師加一個炮兵團,成分復雜,都是云南人,習慣了國民黨那套做法,要是沒人領著,整訓肯定亂套。
東北軍區的羅榮桓急了,趕緊向毛澤東匯報,問誰能頂上這個位置。
毛澤東聽完情況,想了想,說了一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那個給紅軍送過重禮的國軍排長在哪里?我看他挺合適。”這個人叫葉長庚。
乍一聽,這跟60軍有啥關系?
但細琢磨,葉長庚的經歷跟50軍的處境還真有幾分相似。他1903年出生在浙江桐廬,家里窮得叮當響,小時候放牛、打零工,日子過得苦哈哈。
1926年,他跑去廣東韶關,投了國民革命軍,進了機槍連,打北伐時表現不錯,升了代理排長。可1927年蔣介石搞清黨,國共分裂,他心里開始犯嘀咕,覺得國民黨不靠譜。
1928年,葉長庚的部隊駐扎江西景德鎮,那兒共產主義思想傳得挺廣。他跟一些人聊過,也偷偷往方志敏的紅軍那兒送過槍。
到了1929年,他帶著22個士兵,扛著兩挺重機槍和8支步槍,直接投了紅軍。這兩挺機槍可不是小玩意兒,那時候紅軍缺武器,尤其是這種能打連發的家伙,特別稀罕。
彭德懷見了都夸他,還親自跟他聊了聊。葉長庚說自己不是為錢,就是想找條為窮人翻身的路。后來,他入了黨,從排長干起,一步步升上去,打過長征、抗日,還在東北戰場上立過功。
葉長庚這人,起點跟50軍那些云南兵差不多,都是苦出身,對國民黨那一套早有不滿。他在國民黨軍隊干過,又在紅軍里混了20年,帶兵打仗樣樣拿手。
50軍剛從國民黨過來,兵心思變,他這種經歷正好能穩住人心。更重要的是,他當年送機槍的事,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時候紅軍窮得要命,能從國民黨手里弄來重武器的人,可不多見。這份信任,成了他被選中的關鍵。
1949年1月,葉長庚正式當了50軍副軍長。他一上任就忙開了,先跟干部們講清楚解放軍的規矩,又下去看部隊訓練,發現裝備不行,就申請了一批槍炮,還修好了能用的老裝備。
他還抓思想教育,讓大家學政策、學紀律,慢慢把部隊擰成一股繩。到3月,又加了個師進來,他重新弄了訓練計劃,帶著部隊練夜戰、拉野外,戰斗力蹭蹭往上漲。
6月,50軍南下,加入第四野戰軍,打平津戰役,后來又去了四川,幫著解放西南。1950年,這支部隊還去了朝鮮,在漢江打得漂亮,出了不少英雄。
葉長庚管50軍,不是光靠資歷。他懂怎么帶兵,也知道怎么讓這群從國民黨過來的兵服氣。他自己就是從那兒過來的,明白他們的想法,能說到一塊兒去。
50軍從起義到整訓,再到上戰場,變得越來越強,跟他的努力分不開。毛澤東挑他,也不光是看當年那兩挺機槍,更看中他一路走來的本事和信念。
60軍起義和葉長庚的事,放到解放戰爭的大背景里看,其實挺有意思。國民黨那邊打得稀爛,內部還窩里斗,60軍這種部隊受夠了氣,早晚得反。
解放軍這邊呢,正需要人手,能拉過來一支就多一份勝算。葉長庚這種人,國民黨出身卻投了紅軍,又能打仗又能管人,正好是那個時候最缺的人才。
60軍投過來,他去帶隊,既穩住了兵,也讓部隊派上了大用場。這不光是個人故事,也是解放軍怎么一點點壯大的過程。
再說遠點,葉長庚1952年調到江西當副司令員,1955年拿了少將軍銜,1986年在南昌去世,活了83歲。他從放牛娃到將軍,靠的不光是運氣,更是他自己選的路。
60軍從抗戰英雄到起義部隊,再到抗美援朝的主力,也是一條曲折的路。兩者的交匯,恰恰說明那時候的革命,不是靠幾個人就能成的,得靠無數人擰成一股勁兒。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解放戰爭不光是打仗,也是收人心。60軍為啥起義?因為國民黨自己作死。葉長庚為啥被挑中?因為他早證明了自己。50軍后來為啥能打?因為有人領著走對了路。
這里面沒有奇跡,全是實打實的因果。到了今天看,60軍也好,葉長庚也好,都是那段大時代里的一塊磚,缺了誰都不完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