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關系算作“家人”?一位會和動物交流的小女孩,兩個身份成謎的大人,一段似假還真的旅程,這一切卻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
在今年入圍北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的影片中,有這樣一部作品,它圍繞著一位年僅9歲的小女孩阿妮卡來展開故事。阿妮卡有一項超能力,那就是能夠與動物進行直接的交流和溝通,有點類似于我們當下的“動物溝通師”。
她的兩位實際監護人米里亞姆和羅杰大張旗鼓地向公眾推銷阿妮卡的這項能力,以此來獲取報酬。三人乘坐著一輛并不豪華的小房車游走于不同的地點,途中也透露了一條關于阿妮卡身世的線索,不過影片并未急于給出全部真相。
阿妮卡和兩位成年人總是不斷地上路,但沒有人知道她們下一個目的地是哪里。阿妮卡的人生,是真正的曠野。
這部名為《音訊》由阿根廷著名導演伊萬·馮德執導并參與編劇,是今年最值得關注的藝術電影之一。本片此前在剛剛結束的2025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中獲得銀熊獎。
值得一提的是,導演伊萬·馮德也是天壇獎的老朋友,他此前編劇的《韋素山丘的學校》和《蟻女》分別在2021年和2024年入圍過天壇獎。
故事留下了許多有趣曖昧的信息。帶著阿妮卡不斷奔波的米里亞姆和羅杰到底是誰?阿妮卡的超能力是真的嗎?雖然米里亞姆自稱阿妮卡的外祖母,但這并不令人信服。
導演曾在一次采訪中指出他對家庭的理解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很接近,這不免讓人想到《小偷家族》中的那個沒有血緣關系的家庭。事實上,伊萬·馮德并不希望給予這些人物角色進行更多的價值評判,模糊和曖昧的信息總是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而且也更貼近現實的生活。
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與經濟危機和社會衰退有關,但馮德導演沒有將影片設計為一出孩童視角下的社會問題劇,也沒有將阿妮卡的超自然能力視為一種奇觀或把戲,而是選擇以一種情感化的詩意邏輯完成了這部黑白公路電影的敘事。
阿妮卡、米里亞姆和羅杰三人組成的“家庭”總是充滿著溫馨。我們可以看到影片呈現了三人眾多讓人難忘的日常時刻,比如阿妮卡牙齒的脫落、留念拍照和抓娃娃等等。
影片在視聽設計層面也都頗具巧思。導演馮德和他的攝影師用大量深情的特寫鏡頭拍攝了阿妮卡的臉龐,她總是好奇地向車窗外張望。電影伴隨著“寵物店男孩”(Pet Shop Boys)那首著名音樂《永駐我心》(Always on My Mind)而結束,令人久久回味。
在影片首映之后,有一些評論者指出《音訊》這部電影和美國新好萊塢代表導演彼得·波格丹諾維奇的《紙月亮》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紙月亮》呈現了成年人與孩童的一種真真假假的關系,但在這種關系之中,情感的紐帶卻是切實存在的。
《音訊》也是如此,阿妮卡、米里亞姆和羅杰三人的生活還在繼續,無論真相到底是什么,無論未來如何,她們此刻的情感連接無疑是動人且真摯的。電影沒有急著告訴我們這三個人到底是誰,就像生活本身也從不急著揭開答案。
歡迎大家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走進影院,一起感受阿妮卡的曠野人生。
天壇獎入圍影片更多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