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記得點擊星標,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們哦!
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闹匾委熓侄沃?,與口服給藥相比,霧化吸入起效快、無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高。霧化吸入不僅是臨床常用給藥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家庭霧化”,但不合理使用霧化藥物,或者操作不規范,將影響藥物療效、甚至增加用藥風險。以下列舉霧化吸入的幾個常見誤區,請注意避坑。
誤區一:未把控霧化吸入時間
常用霧化器的容量 < 10 mL,供患者霧化吸入的藥液一般為 3-6mL,5-15 min 的霧化吸入時間通常可滿足治療所需。
誤區二:霧化治療完畢后未漱口、潔面,忽略對霧化裝置的清潔
霧化后潔面可減少藥物附著于面部皮膚、并防止藥液滲入眼睛。為減少藥物在口咽部沉積,霧化用藥完畢后應及時漱口。
霧化杯、面罩等裝置在用藥后應及時清洗、晾干水分,待霧化設備干燥后妥善保存。建議每周使用醫用消毒液清潔霧化裝置,以降低用藥者發生感染的風險。
誤區三:幼兒在哭鬧時霧化治療
年幼兒安靜狀態時吸入比哭吵時效果更好,幼兒哭鬧時吸氣短促,藥物主要留存在口咽部,從而影響療效。正確的吸入方法是用嘴深吸氣、鼻呼氣方式進行深呼吸,對于哭鬧厲害的嬰幼兒可暫停治療。
誤區四:咳痰費力者,霧化吸入祛痰藥物后未協助排痰
對于咳痰費力者,在霧化吸入祛痰藥物后進行排痰尤其重要,對于呼吸道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宜采取側臥位霧化。常通過拍擊患者胸背、鼓勵患者咳嗽等操作,以廓清氣道和促進藥液進入肺泡,進而增強藥物療效。
誤區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予以氧氣驅動霧化治療,未調整給氧流量
氧氣驅動霧化器依靠氧氣源使藥物形成氣溶膠顆粒,<5μm 藥粒能有效沉積在肺部。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若選擇氧氣驅動霧化治療,則適宜的氧流量為 6-8 L/min。
誤區六:不重視霧化藥物的藥品不良反應
常用霧化吸入藥物及不良反應(ADR),如表所示。
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需密切關注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
誤區七:ICS、支氣管擴張劑聯合霧化時,忽略正確的給藥順序及用藥間隔時間
若患者需要序貫霧化支氣管擴張劑、ICS,應注意正確的給藥順序,推薦支氣管擴張劑霧化在前、ICS 在后。連續霧化吸入兩種藥物時,在第一種藥物吸入完畢后,應對霧化裝置進行清洗;避免殘留的藥物和后續藥物發生藥物間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
誤區八:治療時不注重口腔分泌物及食物殘渣的清除
霧化吸入治療前1 h不應進食,嬰幼兒和兒童治療前30 min內不應進食,應清潔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以防霧化過程中氣流刺激引起嘔吐,且避免妨礙霧滴吸入。充分清除氣道分泌物,以利于氣溶膠在下呼吸道和肺內沉積。呼吸道分泌物多時,先拍背咳痰,必要時吸痰。有鼻腔分泌物者,可先將鼻腔沖洗再霧化。
圖文來源: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
編輯整理:護理傳真 責任編輯:張昕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