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訴求與美國傳統盟友的訴求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恐非談判能夠彌合。
全文2653字,閱讀約需5分鐘
撰稿/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遲道華 校對/李立軍
▲日本首相石破茂。圖/新華社
面對反復無常的“特朗普關稅”,美國的親密盟友們大多坐不住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外媒報道,日本首相石破茂4月14日表示,雖然日本不會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進行報復,但在即將與美國政府舉行的關稅談判中,日本不打算做出重大讓步,也不會急于達成協議。
石破茂4月14日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表示,“我并不認同不斷妥協、盡快談攏就是好的做法。”不讓步,不著急,不能不斷妥協,這是迄今為止日本對“特朗普關稅”作出的最嚴厲的表態。
然而僅僅在一周前,石破茂還表示,“必須與美國一次性就關稅達成協議。”他還稱越早與特朗普通電話越好,同時希望在合適的時間訪問美國。
不只是日本態度轉為強硬。例如,即將于5月初上臺執政的德國候任總理默茨4月12日對媒體表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在把下一場金融危機的時間表提前。”針對美國可能退出北約以及退出全球化進程的擔憂,默茨說,“世界上不是只有美國。”
加拿大總理卡尼4月10日就警告說,加拿大正在通過實施反制關稅來對抗美國的不合理關稅,這些措施“旨在對美國造成最大程度的痛苦”。最新消息稱,一些加拿大的大型基金公司正考慮不再投資更多美國私人資產,其中包括掌握著龐大資金的加拿大養老金計劃投資委員會。
肆意揮舞的“特朗普關稅”大棒,不僅攪亂了市場,似乎也開始讓美國此前構筑的同盟體系變得不再可靠。
━━━━━
同盟關系抵擋不住沖擊
石破茂之所以一改此前急于與美國達成妥協的立場,是因為他逐漸意識到,憑借所謂的日美同盟關系,抵擋不住“特朗普關稅”的沖擊。
特朗普政府此前對日本加征了25%的汽車關稅和24%的“對等關稅”,雖然“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但由于日本汽車對美出口關稅從此前的2.5%加到了27.5%,這將使日本汽車失去部分價格優勢。
汽車業是日本的支柱產業,加征汽車關稅對日本宏觀經濟打擊巨大。有預測認為,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因此下降0.2%~0.3%?,約1244萬汽車業相關人口受影響,可以說,目前日本和墨西哥是受特朗普汽車關稅沖擊最嚴重的國家,所以容不得石破茂輕易讓步。
德國對美出口占出口總額只有4%,但沖擊依然巨大。德國聯邦就業局(BA)下屬的研究所4月11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特朗普關稅”將給德國工業造成沉重打擊。該報告認為,在關稅生效一年后,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比沒有新增關稅前下滑1.2%,德國的就業人數也將減少9萬人。要知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德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只有0.8%。
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加拿大76%的產品出口美國,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征鋼鋁稅、“芬太尼稅”和汽車稅,將使多個行業遭受嚴重沖擊。
特朗普政府對美國的同盟體系本就持懷疑態度,美國過去的盟友再強調與美國的友好關系,也無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盟友認識到了這一點,開始改變對美立場。
━━━━━
“特朗普關稅”透支了美國信用
另外值得觀察的一點是,美國與其盟友的關稅分歧,有了蔓延到其他層面的苗頭。
澳大利亞就是典型。2021年,澳大利亞兩大黨中左翼工黨和中右翼自由黨都曾支持加強澳大利亞與美國的軍事關系,推動澳大利亞與美國簽署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協議,允許美軍在澳大利亞駐軍,花大約3600億美元購買美國和英國制造的核潛艇。但是現在風向變了。
特朗普政府僅向澳大利亞征收10%的“基準”稅率,此外匪夷所思地向只有2000多人的澳大利亞外部領土諾福克島征收29%的關稅。盡管被征關稅不算重,但還是讓澳大利亞感到了“背叛”。其實這種“背叛”感在2月份就有了。2月,特朗普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新聞發布會時曾被問及AUKUS協議,特朗普的回答是:“那是什么?”這很傷澳大利亞政客的感情。
“特朗普關稅”出臺后,AUKUS協議在澳大利亞遭到的質疑越來越多,還有議員要求美軍從澳大利亞北部城市達爾文撤離。
連即將在5月舉行的澳大利亞大選都受到了關稅影響。此前,自由黨候選人達頓靠“模仿特朗普”一度聲勢大漲,現在卻讓許多澳大利亞選民害怕。本處于落后方的現任總理阿爾巴尼斯已追了上來。
法國是另一個例子。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呼吁應該暫緩對美國的投資。
歐盟雖然在應對“特朗普關稅”問題上有些縮手縮腳,暫緩了對美國“鋼鋁稅”實施報復行動,增加對美國液化天然氣的購買力度,推動與美國工業產品相互實施零關稅制度,但歐盟官員也表示,歐盟與美國的關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10日還表示,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
毫無疑問,這是“特朗普關稅”透支了美國信用的結果。
━━━━━
是談判策略還是立場轉變?
當然也要看到,美國的親密盟友紛紛對“特朗普關稅”表現出強硬態度,是談判策略還是對美立場轉變的信號,還有待觀察。
歐盟已在4月14日派出了歐盟首席談判代表、歐盟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前往華盛頓游說。日本則計劃派出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4月17日赴美與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會面。
不排除美國的盟友們意圖在與美談判即將啟動之時放一些狠話,展現一下強硬姿態有利于平息內部憤怒情緒,同時獲得一些談判籌碼。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特朗普政府的訴求與美國傳統盟友的訴求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恐非談判能夠彌合。
特朗普政府把鋼鐵、鋁業、汽車、半導體、醫藥和造船六大產業?視為保證美國國家安全、重振美國制造業的關鍵產業。而振興的手段是實施嚴厲的關稅手段加以局部調整,迫使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相關產業產能轉到美國。
但對于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迎合特朗普的博弈策略有難以承受的風險,因為低頭不僅意味著貿易領域蒙受巨大損失,還可能導致本地產業徹底空心化并讓經濟衰敗。這也就注定了與美談判的讓步空間有限。
如果關稅談不下來,不排除個別國家和地區犧牲他國利益以滿足美國的經濟和安全訴求,以此作為談判籌碼使用。就此而言,美國盟友對“特朗普關稅”到底有多大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決心,其對“特朗普關稅”說“不”的實質是要維護多邊自由貿易機制,還是要推動排他式的“小多極”出現,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這場博弈還遠未到明朗的時候。
值班編輯 康嘻嘻
星標“新京報”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點擊“在看”,分享熱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