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澳門世界杯,王曼昱可真是碰上了挑戰。小組賽剛開局就連續遭遇削球手伯格斯特隆和長膠怪球手單曉娜,這簽運也是沒誰了。特別是那個瑞典削球手伯格斯特隆,差點兒就把比賽拖入決勝局——第四局7:10落后的絕境下,王曼昱硬是連扳5分大逆轉??吹们蛎允中闹泵昂梗@要再輸一局,能否小組出線還很難說。
說起特殊打法,這兩年可真是國乒選手的"心頭刺"。去年印度那個艾希卡把孫穎莎都拉下馬,阿庫拉更是讓王藝迪被爆冷。這些長膠、生膠、防弧圈的怪球手,配上削球手的"牛皮糖"戰術,活像乒乓球場的"變形金剛",讓習慣常規打法的國乒主力們直撓頭。
但這次最要命的還不是對手,而是那顆"不聽話"的新球!這無縫球跟以前的有縫球完全是兩碼事——旋轉弱了不說,球的軌跡還跟喝醉了似的東倒西歪。對王曼昱這種靠旋轉吃飯的選手來說,簡直就像廚師突然被換了鍋鏟。你看她打削球時,以往犀利的進攻現在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球就是打不穿,反而給對手送了不少"菜"。
這球一變,整個游戲規則都亂了套。日本那些"快槍手"可撿著便宜了,伊藤美誠、張本美和這些本來就以快打快的選手,現在更是如魚得水。反觀咱們的旋轉大師們,就像開慣手動擋的老司機突然被塞進電動車,渾身本事使不出來。王藝迪輸給法國老將袁嘉楠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反手絕活啞火,被人家的快攻打得找不著北。
不過話說回來,頂尖運動員不就是專治各種不服嗎?旋轉被削弱了,王曼昱就得玩起"智力乒乓":多打角度變化,用線路調動代替蠻力進攻。就像下象棋,既然"車"的威力減半,那就多走"馬后炮"的巧招。小組賽這兩場硬仗,反倒是難得的適應機會。
淘汰賽的征途只會更兇險,韓瑩、徐孝元這些削球高手可能正摩拳擦掌等著呢,巴特拉、阿庫拉這些"怪膠手"也可能半路殺出。但危機危機,有危才有機。要是王曼昱能跨過這道"球"關,說不定就能練就十八般武藝,往后打什么球都不在話下。
這屆世界杯,注定是場"適者生存"的較量。當乒乓球的旋轉魔法遇上科技變革,我們或許正在見證新一代"全能戰士"的誕生。王曼昱能否逆境突圍?咱們且看這位東北姑娘如何用智慧破解這道"球形密碼"。
突然想起小時候玩過的彈珠——表面光滑的總是比有花紋的滾得遠?,F在的無縫球,不就像那顆滑不溜手的彈珠嗎?體育科技的每次變革,都在逼著運動員進化。這大概就是競技體育最殘酷也最迷人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