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新聞里肯定都瞧見了。不久前,俄軍使用兩枚伊斯坎德爾導彈打擊了烏克蘭蘇梅州科諾托普市的一處集會現場,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其中包括烏軍第27火箭炮旅旅長尤里·尤拉上校。
當日,烏軍正在科諾托普市中心舉行117國土防御旅成立六周年的紀念慶典。
按照他們事先公開的宣傳海報日程,本次活動分為3個階段——9點群眾表演、10點授勛、11點兒童表演。
對,你沒看錯,令人疑惑的并非是他們還沒打贏就開香檳的操作,而是烏軍竟然沒有任何遮掩,主動發布了活動宣傳海報。
另外看地圖,蘇梅州在這個位置。
從俄羅斯的蘇賈州到蘇梅州首府蘇梅市,總共才63公里,一小時車程。
而這次的活動地點,科諾托普市,那離得就更近了,距俄烏邊境僅32公里!
這位置,這海報,放在俄軍眼里,簡直就是立功通知書。速來領取,過期不候。
誰沒事兒在戰場邊上舉行慶典授勛儀式,還大張旗鼓的提前宣傳?
更離譜的是,參考前面的日程安排,這個活動還動員了大量非軍事人員參與。
比如,組織當地民眾來現場集體觀看,并在授勛儀式前后安排了市民和兒童表演等等。
而且,即便是戰時,烏軍也不湊合,特意請來了專業交響樂團現場演奏。
結果導致,著名鋼琴家奧萊娜·科胡特(下圖這位女士)在襲擊中不幸喪生。
大約是上午十點半左右,兩枚俄軍導彈呼嘯而來。集束彈頭導彈噴灑出的子炸彈飛濺,一部分命中了會場外的公交車,公交車上全是要參加東正教復活節前教堂活動的平民。
會場內更是死傷慘重。被選派來參加表演的兒童都倒在了血泊中...
至于具體死傷,
俄方發戰報,殲滅烏軍超80人;
烏方發戰報,平民死亡32人,陣亡烏軍上校一名。
至于具體的真實數字,大概率等到戰爭結束后,也不太可能有個定論。
當然,最讓人不解的還是,離前線這么近,肯定不安全,為什么還專門讓市民,特別是組織小孩們來表演?
即便是搞授勛,你悄聲授了還不行,非要大張旗鼓的搞什么慶典?
俄軍又不瞎,不過來削你才怪呢?
對此,科諾托普市市長阿爾焦姆非常氣憤,發視頻痛罵蘇梅州州長,質疑他是在故意制造慘案。
同時,網上也有很多陰謀論推測說,不排除是烏軍在故意放出情報,引誘俄軍攻打平民,制造慘案,博取同情,并以此為契機搞“道德綁架”讓西方趕緊打錢。
其實呢,這種陰謀論或許還是過度解讀了。
一方面,前線搞慶典活動,確實能鼓舞士氣和抵抗意志。
比如1950年代越南抗法時候,越軍剛在邊境戰役打敗法軍,就要組織閱兵進行慶祝。中國顧問團警告越軍不要閱兵,因為法軍必然會利用空中優勢進行報復。但是越軍堅持必須閱兵。
不出所料,閱兵當天,法軍果然派飛機轟炸。
法軍戰機轟炸過后,越軍把尸體抬走,面不改色,繼續閱兵。
雖然造成了傷亡,但越軍士氣大振,抵抗意志更加堅定。
只是,對比烏克蘭,那時候的越軍并沒有專門找非軍事人員參加集會。選的位置也不是平民聚集地。
所以或許不排除,這次烏軍也有點拿平民當肉盾的意思。
按常理說,戰時的軍事人員所在地就是重點襲擊目標,除非這地方還有大量平民。
類似的操作,就看如今的臺當局,也是專門把裝甲車、軍火放在寺廟內,將導彈基座專往中小學附近修,軍事操演哪里民房多就往哪里鉆,把指揮中心建在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等等。旨在拿普通的臺灣民眾做肉盾,甚至算得上是一種用戰爭綁架平民的恐怖行為了。
好了,咱們再說回烏克蘭。
很明顯,他們這次真的高估了俄軍的武德。更差勁的是,他們還沒有吸取任何先前的教訓。
下面就舉幾個不算遠的例子。
2023年11月3日,烏克蘭軍隊第128山地旅第65炮兵旅在營部舉行授勛儀式。
正當他們列隊等待旅長德米特羅前來“指導工作”的時候,俄軍一發伊斯坎德爾導彈來襲,當場炸死炸傷200多人,死者中包括現場帶隊迎接領導的128旅副旅長弗拉基米爾·沃茲尼上校(下圖這位)。
原來,之所以選在11月3日搞授勛活動,是因為那天恰逢烏克蘭的炮兵節。這個第65炮兵旅為了弄的莊嚴體面,好讓領導高興一下,他們早早的就開始布置活動現場,訓練授勛前的步操等等。
悲劇的是,他們的一切活動,都被俄軍的無人機盡收眼底。
再看2024年9月,俄軍導彈轟炸波爾塔瓦軍事通信學院第179軍事通信訓練中心基地事件。
相比之前和之后的襲擊,波爾塔訓練基地的這次遭襲,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最大。
直接導致了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辭職、瑞典外交大臣托比亞斯·比爾斯特倫辭職并同時主動放棄他在議會中的席位,還聲稱,他將永久退出政壇。
至于后果為何如此嚴重,簡單可以理解為,那次俄軍導彈重創的不是學生(烏克蘭),而是在烏克蘭開輔導班的老師(北約專家團,甚至是現役軍人)。
據推測,死傷者中,至少包括了37名來自瑞典的預警機電子戰專家。
整個派到烏克蘭的瑞典專家小組,大概率遭到了團滅。
要知道,全瑞典的機載預警系統專家可能都不超過200人...
北約的預警專家們最終預了個寂寞,竟然把自己“預”的提前見了上帝?
這倒不是說俄軍情報能力有多牛,而是烏軍那邊根本沒啥保密意識。
早在襲擊發生的一周前,烏克蘭波爾塔瓦州的地方官員曾在網上公開了一個軍事通信學院的畢業預告視頻,里面拍了各種地標物,并還驕傲地強調,我們的教官中有來自北約的電子戰、預警機、無人機專家..
放在任何一個稍微有點保密常識的人眼中,這堪稱就是在直接給敵人傳遞情報——時間地點、參與人物全報了個遍。
類似的無意識“主動泄密”,還有烏軍被擊落的那架F-16的遭遇。
目前流傳的一種推測說,之前烏克蘭軍方曾經發布了一個宣傳視頻,本想借該片對外展示新戰力來鼓舞士氣,但卻絲毫沒有保密意識,對相關地標未做任何遮掩。結果,俄軍的情報人員僅憑視頻中的背景,便迅速鎖定了F-16的具體位置。
烏克蘭空軍司令尼古拉·奧列修克被撤職,就被認為跟這事兒有關。
然而,那邊的俄軍就有多強的保密意識嗎?
咱們只能說,這倆東斯拉夫兄弟,那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是一個師傅教的,破招方法都一樣。
這就舉幾個例子。
2023年1月初,烏軍“海馬斯”火箭彈精準打擊了多個俄軍陣地,后續統計總傷亡超過400多人。主要原因就跟他們在元旦和圣誕節期間(東正教圣誕過1月7號)舉辦拜年慶祝活動,并將活動視頻和照片發到社交上的操作有關。
2023年9月,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俄海軍基地,正當他們進行海軍節慶典活動時,遭到烏軍的無人機襲擊。
好在原本計劃參加活動的那位軍方高層遲到了,躲過了這次襲擊。但有多位專門負責接待領導的現場工作人員受重傷。
(遭襲后的黑海艦隊司令部大樓)
2024年2月20日,頓涅茨克州。
俄軍第36摩托化步兵旅的3個連的部隊穿戴整齊,被安排列隊營地訓練場,迎接前來視察的29集團軍司令莫伊謝耶夫少將。
在等待過程中,這些俄軍被烏軍的無人機給盯上了。烏軍很快就招呼過來了3發帶有集束彈頭的海馬斯火箭彈,造成60人當場死亡,200人受傷,直接報銷了3個連的戰斗力。
總之,咱們就看這些年的俄烏兩軍,開party搞慶祝活動時被襲擊、授勛時被襲擊、列隊等待領導視察檢閱時被襲擊、訓練時被襲擊…
而且,如果粗略統計一下你又會發現,無論是俄軍還是烏軍,大家整齊列隊等領導來開會/視察/講話的時候遭“團滅”的發生概率最高。
不得不感嘆,真是形式主義害死人。
最后,咱們還是說回本次的蘇梅州襲擊。
對于俄軍來說,這應該算是一次大捷了,或許也要開搞個領導親臨講話的授勛大會了....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