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
您是否聞之色變?
其實,30%~50%的癌癥可通過避免接觸危險因素和落實防控策略得到預防。
4月15~21日是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主題聚焦“科學防癌 健康生活”。
超重肥胖就是癌癥的一個危險因素。通過管理體重,可以助力癌癥防控。
癌癥的發生是由于身體某一部位的細胞不受控制地不停分裂和擴散,其發生發展受許多因素的共同影響。雖然我們很難確切地知道為什么一個人會患癌癥、而另一個人卻不會,但是,一些因素已經被證實可以增加患癌的幾率,超重肥胖就是這樣一個影響因素。
超重肥胖是癌癥的一個危險因素
一方面
超重肥胖與許多癌癥的發生風險增高有關。
這些癌癥種類包括:乳腺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癌、膽囊和膽道癌、腎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胃癌、甲狀腺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近年來還發現前列腺癌、口腔癌和咽喉癌也與超重肥胖相關。
超重肥胖人群發生胃腸癌癥的風險比體重正常人群要高出1.5~2倍。隨著反應身體肥胖程度的指標BMI的升高,一些癌癥的發生風險也會相應增高,例如,研究發現,BMI每增加5kg/m2,患腎癌、胰腺癌的風險分別增加30%、10%。
甲狀腺癌、乳腺癌的發生風險也會隨著BMI的升高而增加,而且超重肥胖對乳腺癌的影響,在60歲以上的女性中更為顯著。
另外,BMI與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也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超重肥胖被認為是一半以上子宮內膜癌的一個影響因素。除了BMI,腰圍、腰臀比這些反應肥胖程度的指標的增加也會反映出患癌風險的增加。
在我國,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等是常見的癌癥種類。隨著超重肥胖人群數量的不斷增多,我國癌癥歸因于超重肥胖的疾病負擔也將持續上升。
另一方面
超重肥胖不僅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還可能影響疾病預后,帶來不良生存結果。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超重肥胖會導致乳腺癌的預后較差,復發和死亡的風險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的超重肥胖女性,病死風險會更高。另外,當BMI超過40kg/m2,男性、女性患癌致死總體危險分別增高了1.5和1.6倍,男性胰腺和肝臟發展為致死癌癥的風險分別增高2.6和4.5倍。
因此,從癌癥防控的角度,體重管理也十分重要。
合理膳食,適量運動
控制體重,科學防癌
堅持達到并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幫助降低患癌風險。保持健康體重的最佳方法是平衡飲食攝入的能量和運動消耗的能量。合理膳食、增加身體活動、控制體重,三者均是科學防癌的重要途徑。
日常飲食注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全谷物,適量吃堅果。要少吃富含脂肪和糖的加工食品,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制品,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不吃霉變食物。
讓規律的身體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少靜多動。建議成年人進行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同時結合抗阻力、關節柔韌性、身體平衡和協調性活動,注意安全,量力而行。
同時,要重視體檢,應定期選擇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健康體檢,積極完成每一項身體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的不良因素,盡早干預。
來源: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