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其實對于曾經在大廠拿慣高薪的員工來說,失業找工作很容易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甚至進入頹廢狀態。究其原因:
1、收入預期與現實差距
在大廠干活,工資一直挺高,時間長了,形成慣性思維,潛意識里覺得工資就應該這么高。被裁之后找工作,很難一下子接受工資降下來,還是想著得找一份能和之前工資差不多的大廠工作。
可問題是,互聯網行情好的時候,招人需求大,跳槽也容易,無非就是從這個大廠跳到那個大廠。一旦互聯網下行,大廠普遍開始施行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這個時候,求職目光只能轉向中小企業,而市場上的中小企業,無法提供同等水平的薪資待遇。這就導致大廠失業員工在找工作時,高薪的崗位找不到,低薪的崗位又不想去,最后就卡在中間,進退兩難。
2、心理落差與自信受挫
大廠員工習慣了高薪、好福利,還有較高社會地位,突然被裁,一下子從山頂跌到谷底,心理上肯定受不了。這種落差太大了,讓他們在找工作時心里過不去那道坎兒。比如,看到薪資低一些或者崗位沒那么“高大上”的工作,就覺得委屈自己,挑三揀四的,結果好些能接受的機會就擦肩而過了。
除此之外,長時間找工作不順,自信很容易受挫。以前在大廠待久了,大家對自己工作能力還挺自信的。可被裁后,找工作一直不順利,到處碰壁,就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不行了?”這種不自信就會體現在求職過程中,比如面試時緊張、回答問題沒底氣,最終導致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也變少了。
一位朋友留言:老公阿里前P7,39歲被裁員,到現在已經8個月沒找到工作了,從去年9月份開始就一直待在家里。
剛得知他被裁的消息時,他給我的反應是坦然,還安慰我說:“沒事,我很快就能找到工作。”他工作15年,從沒遇到過這種事。2014年、2017年、2019年這三次換工作,都特別順利,前面和同事剛吃完散伙飯,不要一周時間就進了新公司。可這次完全不一樣。
現在都快5月份了,他還沒有找到工作。以前那些他對能力的自信、驕傲的人際關系,現在好像都不管用了。他投了不少公司,也找遍了前同事、老領導、客戶,幫忙內推介紹工作,但回應很少,有一次他收到朋友推薦的本地崗位的面試機會,整個過程還挺不錯,我們甚至開始幻想生活回歸正軌了。但幾天后,朋友傳來消息:“面試官說你年紀大了,入職了一位年輕且薪資要求不高的人。”那一刻,我看到他眼神黯淡了。每天找工作都像在和自己較勁,然后陷入到負面情緒中。
其中有一個需要到上海的工作,薪水和在阿里的時候持平。老板對他也挺滿意,但他在最后還是拒絕了,原因是離家遠,各種不方便。他也想改變,清楚不能一直在家閑著,所以試過干外賣,從早上10點到晚上9點,半個月腰酸背痛,因為之前有腰間盤突出,決定放棄。又嘗試代駕,從晚上8點干到凌晨3點。代駕是拼消耗精氣神、拼運氣,好幾次沒順路單子,他不得不打車回家,收入一小半都交了車費。一個月只掙了4000多元,而且長時間日夜顛倒,感覺身體要垮。
兩個女兒,,一個13歲,一個9歲。現在是錢我賺,他則在做家務,煮飯,輔導兩個女兒作業。
編輯 | 思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