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談到地鐵規劃和申報的時候,有幾條線路一直很熱門,分別是有軌交通9號線、10號線、13號線、14號線以及24號線等6條線路,而這其中討論最熱烈,呼聲最大的還當屬9號線,9號線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14年以前,甚至更久,當武漢的第一條地鐵線路軌道交通1號線在2004年正式開通運營后,武漢便開啟了新一輪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這里面就包含了1-9號共9條地鐵線路,目前除了9號線外,其它地鐵線路都已正式開通運營,或者說至少開啟了一期工程,到了2012年,武漢地鐵2號線開通,城市邁入地鐵時代。2014年第三輪申報啟動,可9號線再次因各種原因被“卡”,沖擊又一次失敗。2017年第四輪申報,19號線成功入選,而9號線依舊未能如愿,第三次倒在申報途中。2020第四輪有增補調整計劃,9號線雖被納入,卻因部分條件不達標,最終還是沒能通過審批。這樣截止到2025年,9號線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經歷了差不多10年,也一直未獲得審批,動工開建。
總結各方面的因素無非有幾點,其一是拆遷成本太高,魯磨路、民族大道、雄楚大道等沿線房屋早已建好成型,樓盤開發也相對飽和,且大部分處在市區繁華地帶,房價也相對比較高,如果拆遷需要大量的補償費或者安置房,這里還不算地下建造成本,據網上數據,每公里地鐵建造成本約為5-10億人民幣。軌道交通9號線一期工程,起點為洪山區魯磨路中國地質大學,終點為江夏區的五里界,線路全長約20.2km,其中地下線15.8km,高架線4.4km,共設車站13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11座,如果我們取中間值7萬來計算,9號線光建造成本可能就要超過140億人民幣。這里還不算拆遷成本。
其二,9號線二期可能會延伸到東湖風景區的磨山或者武漢植物園,另外兩個支線一個是紅鋼城,一個是余家頭,一旦建成,對于景區開發和增收都會很大助益,但是要在景區修建地鐵,就必須要有做嚴格的計劃和安排,還需要做好大量的環評工作,確定對環境沒有較大影響時,才有可能得到批準。
當然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2號線南延線得開通,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9號線建設的緊迫性,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資金問題,目前武漢在建的地鐵線路中,6號線三期和3號線二期,就曾經因為資金問題停工過,6號線三期,據傳目前還沒有全面復工,進度比較緩慢,鑒如此,有部分網友建議可以用有軌電車代替。武漢光谷目前已經有3條有軌電車線路,線路總長度達到了46.4km,如果按照2018年4月1日正式運營來計算,有軌電車在武漢已經有了近7年的運營歷史,也相對比較成熟。可行性還是有的。
有軌電車雖然沒有地鐵速度快,效率高,但是也有諸多優勢,第一,建設成本相對軌道交通要低很多,造價可能僅為三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如長春的案例所示,每公里造價僅需約2000萬元人民幣,同時維護起來也相對方便。第二,有軌電車是一種清潔環保的交通工具。由于采用電力驅動,車輛不會產生尾氣排放,對環境無污染,有利于城市空氣質量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第三,武漢有軌電車顯示的時速為70km/h,這要比武漢一般公交的速度要快得多,甚至是一般公交速度的2-3倍,票價也會相對較低,肯定要比地鐵票價便宜一些
綜上所述,有軌電車以其環保、便捷、美觀、安全以及經濟的特點,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為城市增添了綠色元素,還提高了交通效率,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為舒適和安全的保障。在9號線遲遲未能獲批的前提下,有軌電車可能會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替代方案,對此,大家怎么看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