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開國少將有798位,其中有一個外號叫“馬豁子”的,嘴邊有一道明顯的傷疤;這個“馬豁子”真名叫馬輝,傷疤是在1935年四川敘永縣城的戰斗中留下的。
馬輝,江西永新人,原名馬善士,1915年出生,15歲參軍,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都有他的身影。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中,他任通信員,曾在溫坊戰斗中以身體代替電話線,保證了指揮部與主陣地的聯絡暢通無阻,最后取得溫坊戰斗的勝利,在當時被傳為佳話。
在那個年代,當戰場上的電話線路被炸斷、或者電話線不夠長時,很多通訊兵都會選擇用身體來連接電話線、以保證電話暢通。但曾幾何時,這樣的事實遭到了一些公知、大V的質疑,被說成是天方夜譚。
馬輝(右)
前右二為馬輝,前左一黃連秋,后右一邱蔚介紹
事實真相是:當時的電話是磁石電話機,震鈴的電壓是110伏,通話則是用二節1.5伏大號干電池作為通話電壓,話筒是碳精話筒,耳機是高阻抗800歐姆以上的耳機(此種耳機靈敏極高),幾十微安的電流即可推動。正常狀態下的人體呈現高電阻,但在運動后手心有汗或是人為的用水(尿液)后,即可將人體電阻降低至1000—2000歐姆,通話是不成問題的。
在戰火硝煙的戰爭年代里,馬輝作戰勇猛、指揮有方,逐漸成長為中共部隊的一位優秀指揮員。
1934年10月,馬輝在長征途中率領一個排去偵察敵情,在貴州劍河鎮他們化裝成“中央軍”,沒費一槍一彈就把當地警察俘虜了20多人。
在1935年1月底、2月初,發生在四川敘永縣城的戰斗中,擔任紅1軍團2師5團參謀的馬輝,被子彈擊中、兩顆子彈分別打在他的肩上和嘴角上,嘴角被炸開的子彈打穿。由于當時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此后吃東西、說話一直不方便。
1938年春天,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大夫到了中共領導的邊區后,曾答應過為他做兩次整容手術、使其恢復功能,但是只做了一次、白求恩就犧牲了。
當時,除了”馬豁子”的外號,馬輝還被稱為“馬太君”。這個稱呼的得來,是因為他在邊區打伏擊、除漢奸,令敵人聞風肝膽。
介紹見下行文字
1976年,河北省第一書記劉子厚、省軍區司令員馬輝(前二)等視察躍峰渠十里洞
1938年春,馬輝任晉察冀邊區一團三營營長。當時,他染上了瘧疾、正在發高燒時,接到分區命令,讓他速返冀西、參加反“掃蕩”。在過平漢鐵路時,忽然聽到日寇裝甲車的“嗚嗚嗚”聲,馬輝躺在擔架上指揮部隊向裝甲車突襲,嚇得鬼子趕快逃走。
解放戰爭時期,馬輝作為察哈爾軍區第一縱隊三旅旅長參加了著名的“三打應縣”。該戰役曾引起黨中央、毛主席的高度關注。
應縣處于晉北地區,地方不大,但城防工事堅固,敵軍比較頑強,打起來很費勁,圍打過二次都沒打下來。最后,由唐廷杰、馬輝任總指揮,圍城三十九天,發起三次總攻,終于解放了應縣。這是晉北地區解放最遲的一個縣城。
1998年4月19日,馬輝將軍在北京逝世。此去經年,如去特搜集以上點滴故事、向老英雄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