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趕我走,兒子也不再照顧我,得知我有存款60萬,急忙接我回去
我是程姨,今年65歲,一個人住在城郊的出租屋里。
這間不到30平米的房子月租800,墻壁發黃,水管經常漏水。
但比起三個月前被兒子和兒媳趕出家門的屈辱,這已經算不錯了。
"媽,您就體諒體諒我們吧,家里實在住不下了。"兒子小偉說這話時眼神閃爍,不敢看我。
他身后的兒媳麗麗抱著胳膊,臉上寫滿不耐煩。
那天是我65歲生日后的第三天。
因為腰疼發作,我暫時住進了兒子家。
沒想到才一周,就收到"逐客令"。
"體諒?"我顫抖著聲音問,"我體諒你們大半輩子,現在連個容身之處都不給我?"
"媽,您別這么說。"小偉搓著手,"我們給您租了房子,就在附近..."
"租?"我打斷他,"我給你的還少嗎?你結婚時那套婚房的首付,裝修錢,還有麗麗生孩子時的月子中心..."
"又來了!"麗麗突然提高嗓門,"整天把這些掛在嘴邊,有意思嗎?錢錢錢,您就知道錢!"
我愣住了。
這就是我掏心掏肺對待的兒媳?這就是我省吃儉用養大的兒子?
最終,我還是搬了出來。
那天雨很大,我的行李只有一個行李箱和兩個編織袋。
小偉叫了輛出租車,連幫我搬東西的意思都沒有。
"媽,您慢走。"他站在單元門口,連傘都沒撐。
雨水混著淚水流進我嘴里,又苦又咸。
出租屋沒有電梯,我拖著疼痛的腰,分三次才把行李搬上四樓。
進屋后,我癱坐在硬板床上,第一次感到如此絕望。
手機響了,是女兒小蕓。
"媽,您在哪呢?我去哥家找您,他們說你搬走了?"電話那頭,女兒的聲音充滿焦急。
"我...我沒事。"我強忍著哽咽,"就是覺得你哥家太擠,自己出來住了。"
"您別騙我了!"小蕓突然哭了出來,"我剛和哥大吵一架,他都告訴我了!這個沒良心的!"
半小時后,小蕓和女婿大力出現在我出租屋門口。
他們手里提著大包小包——新買的被褥、電飯煲、水果...
"媽,您跟我回家。"小蕓紅著眼睛說。
我搖搖頭:"你婆家也不寬敞,我在這兒挺好。"
"那怎么行!這地方..."小蕓環顧四周,看到墻角發霉的痕跡,聲音哽住了。
最終我們達成妥協:我暫時住在這里,但周末必須去小蕓家。
女婿大力二話不說,開始幫我修漏水的水龍頭。
看著他們忙碌的身影,我想起小蕓結婚時的場景。
那時我只給了她兩床被子和5000塊錢嫁妝,連像樣的首飾都沒準備。
而小偉結婚時,我給了麗麗8萬彩禮,還掏空積蓄付了婚房首付。
"媽,您別多想。"小蕓似乎看出我的心思,握住我的手,"我和大力過得去,您別擔心。"
那天晚上,我輾轉難眠。
記憶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中閃回。
小偉從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他要新球鞋,我省下買藥錢給他買;他要電腦,我借錢滿足他。
而小蕓高中畢業就出去打工,工資大半寄回家。
記得有一次,小蕓發燒到39度,我卻忙著給小偉送忘帶的課本。
等我回家時,小蕓已經自己去了診所。
那天她看我的眼神,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可即使這樣,小蕓從未抱怨過。
她總說:"媽,您別太累,我沒事。"
眼淚浸濕了枕頭。
我這才明白,自己錯得有多離譜。
接下來的日子,小蕓幾乎天天來看我。
她帶我去醫院看腰,給我買營養品,周末接我去她家吃飯。
而小偉,連個電話都沒有。
直到上個月,事情出現了轉機。
那天小蕓來幫我收拾屋子,無意中提到:"媽,您那60萬存款可得放好了,現在騙子多。"
我趕緊示意她小聲:"別嚷嚷,就這點養老錢。"
沒想到隔墻有耳。
第二天,小偉突然打來電話,語氣殷勤得陌生:"媽,您最近身體怎么樣?"
我警覺起來:"有事?"
"瞧您說的,兒子關心媽不行嗎?"
他干笑兩聲,"那個...麗麗說想您了,我們明天接您回家住?"
我握著電話的手在發抖。
60年的人生閱歷讓我立刻明白了原因。
"不用了,我在這兒挺好。"我平靜地說。
"媽!"小偉急了,"您一個人住多不方便!萬一有個頭疼腦熱的..."
"三個月不聞不問,現在知道擔心了?"我冷笑,"是因為聽說我有60萬存款吧?"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
"媽,您誤會了..."小偉的聲音明顯慌了。
"我沒誤會。"我深吸一口氣,"小偉,你聽著。這錢是我的養老錢,不會給你。你結婚買房我已經花了80多萬,夠對得起你了。"
"媽!您不能這樣!"小偉突然提高嗓門,"我是您兒子!您的錢不給我給誰?小蕓是嫁出去的女兒..."
"啪!"我掛斷了電話,手抖得幾乎拿不住手機。
十分鐘后,門被敲響。
打開門,小偉和麗麗站在外面,臉上堆滿笑容。
麗麗手里還提著果籃。
"媽,我們錯了。"麗麗搶先開口,"之前是我們不懂事,您別往心里去。"
小偉連連點頭:"對對,媽,您跟我們回家吧,我們一定好好孝順您。"
看著他們虛偽的笑容,我感到一陣惡心。
但轉念一想,這或許是個教育兒子的機會。
"進來吧。"我側身讓他們進屋。
小偉一進門就東張西望,眼神在房間里搜尋著什么。
我知道他在找存折。
"別找了,"我直接戳破,"存折我放在銀行保險箱了。"
小偉尷尬地笑笑:"媽,您看您,防自己兒子跟防賊似的..."
"是啊媽,"麗麗接話,"我們就是想來接您回家享福的。您一個人住這破地方,鄰居知道了該說我們不孝了。"
我坐在吱呀作響的椅子上,看著他們表演。
"回家可以,"我慢慢地說,"但我有條件。"
小偉眼睛一亮:"您說!"
"第一,我的錢誰也別惦記;第二,你們必須每周去看小蕓一次;第三,從今往后,逢年過節兩家人一起過。"
小偉和麗麗對視一眼,明顯不太情愿。
但為了錢,他們還是點了頭。
"還有,"我補充道,"我要看到你們的實際行動,光說不做沒用。"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
思考再三,我決定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但絕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無條件付出。
第二天,小偉破天荒地帶著孫子來看我,還買了降壓藥。
麗麗甚至下廚做了幾個菜。
"媽,您嘗嘗,我特意學的。"麗麗把菜夾到我碗里。
我看著他們殷勤的樣子,心里五味雜陳。
如果不是那60萬,他們會這樣嗎?
程姨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無條件的付出往往換不來感恩,反而可能培養出理所當然的心態。
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有時候適度的"狠心"反而是最好的教育。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老年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經濟獨立。
正如那句老話:"有財才有話語權。"
程姨的智慧在于,她既給了兒子改過的機會,又牢牢掌握了自己的底線。
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會如何處理?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