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間的新天然氣管道項目又出現了變化。
據俄衛星通訊社報道,日前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俄方提議的從俄羅斯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想法不可行。如果非要這么做,那就需要再修建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這有點昂貴”。
張漢暉大使解釋說,目前哈薩克斯坦已經有一條滿負荷運轉的天然氣管道,把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輸送至中國,而且現在中國也正在從新疆、甘肅等地開采天然氣,沿著這條路線輸送至東部地區。
張漢暉大使
因此,雖然俄羅斯正在研究從哈薩克斯坦修建另一條天然氣管道供氣的可能性,但中方認為這并不劃算,相關考慮也已經告知了俄方伙伴。
張漢暉大使的意思是,目前各方仍在討論新天然氣管道可行的規劃,中方可以考慮經由蒙古國的路線,或者直接向俄羅斯購買液化天然氣。
張漢暉大使所說的這條天然氣管道,還是“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這個項目是普京于2006年訪華時提出的,計劃修建一條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氣田和我國新疆的管道。
然而自規劃提出以來,“西伯利亞力量2號”實際一直處于“可行性論證”中,直到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西方對俄能源實施全面制裁后,俄羅斯才非常急于向中國推銷“西伯利亞力量2號”,以在亞洲打開新的能源出口市場。
“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一直沒有太大動靜
理論上,這條管道的地理距離最短方案是直連我國新疆,但是受制于阿爾泰山脈的地理地形條件,以及降低建設成本,增加價格談判話語權的考慮,俄方更傾向于將管道過境蒙古或哈薩克斯坦后通往中國。
然而,“西伯利亞力量2號”究竟該過境哪個國家,目前依然沒有定論。
去年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曾表示,俄方正在就“哈薩克斯坦方案”進行論證,包括開展參數計算、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談判,預計每年能向中國提供350億立方米天然氣。
今年2月,蒙古國總理奧云額爾登也表示,蒙方對中俄蒙天然氣管道項目規劃很感興趣,愿舉行三方會談討論此事。
走海路運輸也是一種辦法,但俄羅斯未必會同意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關于“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路線規劃依然是一個要經過各方反復爭論的問題,短期內可能無法看到最終的方案。
而美國智庫“全球能源監測”認為,現在急于推動“西伯利亞力量2號”的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
其報告稱,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爭取實現碳中和。而目前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可再生能源,并降低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得益于這種驚人的建設,電力行業的碳排放量目標可能會提前5年達到峰值,那么此時再增加天然氣供應,對中國能源轉型的意義也就越來越小”。
反正中國不急,急的是俄羅斯
此外,報告還指出,目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主要來自于中亞和俄羅斯、中緬天然氣管道,以及沿海地區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如果再增加一條來自俄羅斯的管道,那么中國的天然氣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將來自同一個國家——這并不符合中國的多元化能源結構設想。
所以,中國對“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的態度始終都是不慌不忙,真正希望推銷這個項目的,一直都是俄羅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