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今天咱來嘮嘮歡瑞世紀這事兒。最近有風聲說張予曦可能要跳槽,這可又把歡瑞世紀推到風口浪尖啦。想當年,歡瑞世紀那可是捧紅了不少大腕兒,像李易峰、楊洋、楊紫、成毅、袁冰妍、任嘉倫,這些名字響當當的,都是歡瑞一手捧起來的。
張予曦(資料圖)
張予曦進歡瑞相對晚些,可公司對她也算不錯,還挺用力捧她的,就盼著能把她打造成娛樂圈超火的九零花呢。不過,最近傳出她有跳槽打算,這可讓人挺意外。咱就琢磨,歡瑞之前那么捧她,為啥她還想走呢?在娛樂圈,藝人離開經紀公司,原因大多是覺得公司對自己價值不大,沒啥留下的必要了。歡瑞確實在前兩年挺捧張予曦的,好多自家的影視大 IP 項目,都讓她當女主角。像《與君歌》《南風知我意》《琉璃》《夜色暗涌時》這些劇,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甚至還讓超火的成毅跟她搭檔,就想讓捧她的效果拉滿。
但現實有點打臉,這些劇播出后效果很一般。《與君歌》《夜色暗涌時》沒啥水花,沒給張予曦帶來多少加成,《南風知我意》更是遲遲沒播出,具體啥原因咱也不清楚。歡瑞花了這么多心思和資源,卻沒讓張予曦成功出圈,就感覺這力氣好像都白費了,錢也像打了水漂。慢慢地,歡瑞就不太給她新項目了,轉而去捧其他新人女演員了。
娛樂圈的經紀公司就是這么現實,捧你一段時間沒效果,就果斷放棄,這也是為了及時止損,不敢再冒險,畢竟一直沒收獲對公司經營可不利。張予曦在娛樂圈摸爬滾打這么多年,肯定能感覺到歡瑞不再像以前那樣力捧自己了,最明顯的就是沒作品可拍了。再看看自己的人氣、流量和熱度,那是越來越不行了。以前動態數據輕輕松松能破十萬加,現在呢,也就幾萬。
張予曦(資料圖)
而且,公司的戲接不到,外面找上門的戲也越來越少,這處境真的太尷尬了。張予曦都三十多歲了,對女演員來說,這可是個尷尬的年紀。她心里肯定想著,這時候不拼事業,啥時候拼呀,錯過可就真沒機會了。所以,這就是她想跳槽的直接原因,公司不捧自己了,那還不如另謀出路,在歡瑞待著既不被重用,又浪費時間。
其實,這也反映了娛樂圈的現實。公司要是沒能力把藝人捧紅,即便給了影視資源,藝人想離開也是人之常情。繼續耗下去,對藝人沒啥好處,可不就是浪費生命嘛。不過,在合約沒到期的情況下,張予曦想離開可不容易,得交一大筆違約金,就看她愿不愿意為了自由身,為了以后的發展,掏這筆錢了。
話說回來,張予曦可不是第一個想離開歡瑞的藝人。這幾年,歡瑞世紀的核心藝人出走現象挺嚴重的。楊紫在 2021 年解約,任嘉倫在 2024 年也走了,再加上之前的楊洋、李易峰,簽約藝人從 50 人銳減到 20 多人。就拿楊紫來說,2021 年上半年,她一個人就給歡瑞貢獻了 33.08% 的營收,她這一走,歡瑞的業務重心都得跟著調整。
藝人的流失,對歡瑞的藝人經紀收入影響也很大。從 2020 年到 2024 年,藝人經紀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從 52.57% 降到了 42.71%。這一方面是因為流量明星話語權變弱了,另一方面,培養新藝人周期又長,這矛盾可就凸顯出來了。有行業分析師說,高流量藝人分成比例能到 80%,但新人分成公司能拿 60% 以上,這也是歡瑞想培養新人的原因之一。
張予曦(資料圖)
不過,歡瑞也在想辦法破局。在新賽道布局上,它搞起了短劇矩陣,在微信、抖音、快手這些平臺都有賬號矩陣運營,還上線了海外短劇平臺,嘗試 “付費 + 免費” 雙模式。在技術賦能方面,和階躍星辰共建 AI 實驗室,開發數字藝人,這樣能降低對真人藝人的依賴風險。
在組織架構上,歡瑞也有重構嘗試。搭建了 “星鏈視界” 藝人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化管理,提高資源對接效率。在簽約藝人培養上,重點押注成毅等中生代演員,同時也在積極布局新人孵化。
總之,歡瑞世紀在藝人接連出走和行業變革的雙重沖擊下,轉型之路充滿挑戰。張予曦的跳槽傳聞,只是歡瑞困境的一個縮影。這家老牌影視公司,能不能在內容科技新賽道找到第二曲線,避免成為 “時代的眼淚”,咱就拭目以待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